温馨提示:我院官方网站已启用新域名 www.szrch.com.cn, 当前页面将于 5 秒后自动跳转至新域名, 无需手动操作,请耐心等待。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交流

    投诉与建议

    0755-83366388-8898

    szeykefuzhongxin@163.com

    周一至周五

    8:30-12:00,14:00-17:00

    咨询与服务

    0755-83366388-8888

    周一至周日

    8:00-12:00,14:00-17:00

    联系地址

    总院:深圳市福田区笋岗西路3002号 黄木岗地铁站(7、14号线)13号出口

    龙华医院: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平安路西南侧

    服务时间

    门诊:周一至周日

    8:00-12:00,14:00-17:00

    急诊24小时

08/04 2023

广东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青年委员会议顺利召开

  2023年4月2日,广东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青年委员会议暨2023年广东省医学会膝、踝关节镜运动损伤学习班、第二届北医三院--深大一附院膝踝关节运动损伤学术沙龙暨深圳市运动医学质控中心学术沙龙在深圳市圣廷苑酒店会议厅隆重举行。本届会议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承办,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协办。  本次大会邀请了广东省医学会领导、北医三院、四川省骨科医院专家学者以及众多广东省运动医学青年才俊参加。本次大会分两部分,包括第一部分的第七届广东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会第一次全体青年委员会议及换届选举,以及第二部分的学术会议。第二部分内容以手术-康复一体化学科建设为主题进行运动医学临床及康复相关新进展的讨论。  第一部分换届选举大会由广东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吴静思部长、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柳海峰教授主持。上午8点,大会准时开始,首先由广东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主委陆伟教授进行致辞。陆伟教授对参加会议的青年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本次青委会全体会议及改选会议将选出第七届的青委副主委,希望青委会能成为青年才俊学术交流与对话的平台,共同分享创新经验,对将来广东省运医后备人才的培养、全省运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大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祝贺。    (广东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吴静思部长主持换届会议)    (陆伟主任委员致辞)  会议随后由广东省医学会学术管理与组织部工作人员对新一届青年委员进行点名,各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候选人进行演讲及自我介绍。经过全体与会青年委员投票,由广东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陆伟教授兼任青委会主任委员,选出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皓教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王敏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张正政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黄广鑫教授、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志宇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姜未教授六位成员为新一届的青委副主委。最后,全体委员颁发证书合照,换届选举会议圆满结束。  (广东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陆伟教授兼任青委会主任委员)  (新一届青委副主委与陆伟主任委员合照)  (新一届全体青委委员合照)  第二部分的学术讨论会议由北医三院的郭秦炜教授、四川省骨科医院的张宇教授、北医三院杨洁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斌教授、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侯辉歌教授等等国内著名专家进行了精彩演讲,本次会议围绕膝踝关节运动损伤手术及康复的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北医三院郭秦炜教授为我们带来《外踝韧带撕脱骨折的诊疗策略及指南解读》,内容丰富、详实,给大家展现了外踝撕脱骨折当下的诊疗方向。  四川省骨科医院的张宇教授分享了《距骨软骨损伤的手术治疗》,为踝关节领域中疑难的软骨损伤疾病提供了良好的手术治疗方案。  北医三院的杨洁教授展示了《常见踝关节损伤的术后康复》,给在场的同道展示了北医三院的踝关节运动损伤术后康复模式,值得大家借鉴学习。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宋斌教授分享了《距下关节不稳的治疗选择》。距下关节不稳是临床工作中容易漏诊误诊的疾病。宋斌教授的分享有助于提高广大临床工作者对该疾病的诊疗能力。    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侯辉歌教授根据自身多年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暨大经验,为大家带来《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全镜下暨大最新处理策略分享》。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张正政教授分享了《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治疗现状和思考》。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王敏教授分享了《同种或异体肌腱在后叉止点撕脱骨折中应用》。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黄广鑫教授带来《马赛克技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    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志宇教授分享了《OTT翻修重建ACL——我的选择》。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何河北教授分享了《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后外角结构损伤病例分享》。    珠海市人民医院欧阳剑锋教授分享了《踝关节外侧不稳的诊疗策略》。    深圳市人民医院姜未教授分享了《肩袖修复:镜下or小切口?》。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江小成教授分享了《膝关节半月板后跟撕裂-我的体会》。    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陈胜雄教授分享了《膝关节损伤的医学运动康复治疗》。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欧阳建安教授分享了《改良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重建上关节囊修补巨大肩袖撕裂Chinese way病例汇报》。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皓教授分享了《全镜下踝关节重建外侧副韧带腓骨侧不同固定方式比较》。    大会过程中,各青年委员踊跃发言,积极提问,现场学术氛围浓厚,讨论内容精彩纷呈,使参会者大受裨益。    (陆伟教授进行会议总结)     大会最后,由陆伟主任委员进行会议总结。陆伟教授指出,青年学者是广东省运动医学事业的未来和希望、是推动学术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青委会组织需要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发挥青年学者充满朝气的学术价值。一方面,青年学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青年敢于创新、锐意进取的才能,积极开拓国际视野,参加到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及合作中。今后,希望各青年委员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广东省的运动医学事业发展添砖加瓦!至此,大会圆满结束!  本次会议,大会组织者、后台协作人员配合默契,各参会人员积极性高,会议时间掌握良好,会中参会人员讨论热烈,是非常成功的学术盛宴。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推动广东运医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广东运动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供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运动医学科  发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健康宣教科

24/03 2023

“深圳市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启动仪式在深成功举办

    为推动深圳市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落地运行,加强与各协同单位的合作和联动,团结深圳市耳鼻咽喉科同仁,精诚合作,群策群力,共同推动深圳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发展,为深圳及周边老百姓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在3月18日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主办,深圳市医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深圳市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协办的“深圳市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启动仪式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高峰论坛”于3月18日在深圳成功召开。  本次启动仪式分为上午下午两场,由10个主题报告组成,会议面向全国同行进行直播。会议邀请了深圳市科创委钟海副主任,深圳市卫健委林汉城副主任,以及北京301医院、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杨仕明教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研究院院长兼耳鼻喉科主任、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李华伟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文卫平院长及耳鼻咽喉领域知名的专家如柴人杰教授、赵远锦教授、高下教授、王武庆教授、孙珊教授、卢永田教授等进行专题分享,精彩纷呈,重点围绕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立和发展、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和详细的介绍,打造了一场实用性和前沿性的学术盛宴。    (嘉宾合影)  开幕式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室主任卢永田教授主持,首先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深圳市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总负责人聂国辉院长进行精彩致辞,聂国辉院长表示,“深圳市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托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将继续紧密围绕耳鼻喉领域开展研究,推进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的临床试验与应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加快临床耳鼻咽喉学科建设与改革的速度,为耳鼻咽喉疾病临床研究作出我们的贡献,为深圳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共同为广东省医疗事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聂国辉致辞)  嘉宾致辞    (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李华伟教授致辞)  李华伟教授表示,他这次非常开心在聂国辉院长的带领下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荣获“深圳市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项目,希望接下来能与深圳市耳鼻喉科同道建立发展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从国家战略上辐射影响到粤港澳大湾区,解决临床上需要解决的问题,集体攻关,同时这也是深圳市耳鼻喉科首要解决的大问题,期待深圳市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聂国辉院长的带领下再创辉煌。    (北京301医院、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杨仕明教授致辞)  杨仕明教授表示,作为耳鼻喉科医生来说,对此次深圳市政府支持建立深圳市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感到自豪欣慰,希望主管领导在人财物各方面给耳鼻咽喉科建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支持,同时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聂国辉院长带领下以及在深圳市耳鼻咽喉科的各位同道共同努力下,一定要会把深圳市的耳鼻咽喉科学的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做出自己的深圳特色。最后进行表态,作为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一定全力的支持配合深圳市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各项工作,从各方面给予指导与支持,从科学研究和平台建设的合作等各方面进行积极推进各项。最后预祝深圳市的耳鼻咽喉科的学科发展越来越好。    (深圳市科创委钟海副主任致辞)  深圳市科创委钟海副主任代表深圳市科创委参加深圳市耳鼻咽喉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启动项仪式,并报告三点体会。第一点体会是,非常感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现场各位耳鼻咽喉的同仁、临床医学的学者、工作者对深圳耳鼻咽喉专科领域的付出和奉献,是他们作为建设者、呵护者共同建设深圳这个超大年轻美丽的城市,为深圳的市民健康带来了福祉。  第二点体会是深圳市政府非常重视临床医学研究和医学科学研究的建设,同时表示要加大体系的建设,支持高水平的研究型的医院建设以及支持高校院所建设医学院和一流的医学研究平台。联合卫健委、发改委、药监局等部门单位大力支持深圳市耳鼻咽喉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的建设,设立专门针对临床研究的项目与支持成果转化的概念验证中心和相关的转化的平台,高质量的推动和发展临床研究在内的医学科学研究。  第三点体会是,非常期待深圳市耳鼻咽喉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对深圳的临床研究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因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是广东省高水平重点专科、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大湾区分中心和新药研发基地,能够汇聚整个协同研究网络并融入到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网络,能汇聚全市更广的优势力量,开展更多的协同合作研究。同时要聚焦临床研究,围绕耳鼻咽喉的减防、诊治关键医学难题,开展多中心、高质量、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加强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形成标准指南、专家共识并推广。在提升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科研能力、产业支撑、服务患者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创新驱动发展,协作促进创新。    (卫健委林汉城副主任致辞)  深圳市卫健委林汉城副主任表示,非常高兴来参加深圳市耳鼻咽喉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共同见证深圳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发展的重要时刻。同时还表示,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深圳市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通过实施各种优惠政策,持续投入更多的医疗资源,引进更多的技术专家和优质的医疗资源,构建创新产业发展的生态链,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提供基础和临床疾病的防治带来机遇。  同时加大力度促进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加快推进医学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希望通过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各单位以及各位专家同仁的通力合作,群策群力,助推医学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新材料、新标准的发现应用,以科技创新引领卫生健康事业的新发展,共同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深圳市卫健委林汉城副主任肯定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在临床医学研究以及医院创新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并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未来发展给予了更高的期望,鼓励要继续努力全面推进耳鼻咽喉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科研布局,加强人才和技术储备,着力打造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深内涵的示范平台,持续构建有深圳创新特色的耳鼻咽喉临床研究创新体系,将耳鼻咽喉疾病临床研究,打造成为健康深圳的一片靓丽的名片。  揭牌仪式    (从左到右依次为:柴人杰、高下、李华伟、钟海、林汉城、杨仕明、聂国辉、赵远锦、孙珊、卢永田)    签约仪式    (左:深圳市人民医院柯朝阳教授,右: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聂国辉院长)    (左: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胡洪义教授,右: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聂国辉院长)    (左: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樊韵平教授,右: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聂国辉院长)    (左: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喉医院李栋才副院长,右: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聂国辉院长)    (左: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关亚峰教授,右: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聂国辉院长)  高峰论坛  在上午的耳鼻咽喉高峰论坛中,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杨仕明教授,专题分享的题目是《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平台建设与研究进展》;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深圳市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总负责人、深圳市纳米酶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聂国辉院长,专题分享的题目是《深圳市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项目介绍及发展规划;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研究院院长兼耳鼻喉科主任、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李华伟教授,专题分享的题目是《耳源性眩晕临床中心建设-耳源性眩晕精确诊疗体系的建立及推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中山大学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文卫平院长,专题分享的题目是《论青年医师综合能力的培养》。    (杨仕明教授进行专题分享)    (聂国辉院长进行专题分享)    (李华伟教授进行专题分享)    (文卫平院长进行专题分享)  在下午的高峰论坛中,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高下教授,讲授的题目是《人工耳蜗术后远期“排异”的真实原因》;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科技部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赵远锦教授,讲授的题目是《仿生器官芯片研究》;东南大学首席教授、东南大学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优青—柴人杰教授,讲授的题目是《通过基因治疗促进内耳干细胞再生功能性毛细胞的研究》;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任医师、耳科中心副主任——王武庆教授,讲授的题目是《耳鼻喉科微创中心建设》;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研究院副院长、科创中心主任、耳鸣专病中心主任、科研科副科长|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孙珊教授,讲授的题目是《耳鸣临床研究进展》;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二级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卢永田教授,讲授的题目是《加强临床研究中心网络单位合作,促进首发鼻咽癌内镜手术发展》。    (高下教授授课中)    (赵远锦教授授课中)    (柴人杰教授授课中)    (王武庆教授授课中)    (孙珊教授授课中)    (卢永田教授授课中)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作为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大湾区分中心和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新药研发基地,此次又荣获深圳市科创委、卫健委领导批准成立深圳市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前进的道路必将任重而道远,同时定会团结带领深圳市耳鼻咽喉同仁,共同努力,群策群力,拼搏奋进,共同建立和完善深圳市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平台,开展针对多发病、常见病等重点疾病开展疾病危险因素、预警、诊断、治疗的临床多中心研究,提高疾病的诊断率、治疗率,为深圳的临床研究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共同为广东省医疗事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不辱使命,不负期望!  供稿:“耳鼻咽喉咨询”微信公众号  发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健康宣教科

23/03 2023

深圳二医院参加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载誉归来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于2023年3月15日-17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外科派出13名医护代表参加本次年会,其中吴军教授、郇京宁教授、范锟铻主任分别受邀为院士论坛和大会报告主持人,吴军教授在本次大会中发起并主持了“烧伤患者舒适化治疗”论坛,为烧伤界探索和实践“舒适医疗”的理念开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篇章;吴军教授做的主题为“中国的贡献=世界的贡献:我们还要走多久?”的主题发言总结了中国烧伤界既往的贡献和遗憾,更为学界指出了未来发展道路和努力方向;黄广涛副主任医师在全国青年医师病例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王峰、黄广涛、宋意、张利军、魏亚婷等5人受邀进行大会主题发言和专题汇报。参会代表们的主持风采、发言内容和汇报过程充分展示了我院烧伤整形科在危重症烧伤救治、复杂性大关节瘢痕增生挛缩畸形的整复、复杂危重多发伤的救治、糖尿病足保肢治疗、药物临床研究能力的高水平、高质量,体现了科室医护团结协作、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为提升患者生存治疗所做出的努力和奉献精神,受到了参会者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  图1:烧伤整形科参会代表合影  图2:吴军教授做主题发言“中国的贡献=世界的贡献:我们还要走多久?”  图3:郇京宁教授在现场主持。  图4:吴军教授主持“烧伤患者舒适化治疗”论坛”。  图5:黄广涛副主任医师获得“全国烧伤青年医师病例大赛二等奖”。  图6:黄广涛副主任医师汇报“外科手术切口瘢痕的综合管理”和“ 骨水泥+游离皮瓣序贯治疗在糖尿病足保肢中的临床应用”。  图7:宋意护士长汇报“一例特重度烧伤患儿急性肾损伤性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护理”。  图8:魏亚婷博士汇报“抗菌肽PL-5喷雾剂治疗皮肤创面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开放性、阳性对照IIb期临床试验”。  图8:张利军博士汇报“一例复杂危重高空坠落多发伤的救治和创面修复的思考”并代表王峰副主任医师汇报“外固定支架持续牵引+人工真皮移植在修复关节严重瘢痕挛缩畸形中的应用”。  供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  发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康宣教科

17/03 2023

深圳神经肿瘤综合治疗及临床试验中心揭牌成立

  (“深圳神经肿瘤综合治疗及临床试验中心”揭牌)  神经肿瘤特别是脑胶质瘤是需要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的疾病。临床试验是国内外神经肿瘤尤其胶质瘤领域探索新的治疗方式的重要方式,也是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和希望所在。  2023年的早春略带寒意,阻挡不住深圳市神经肿瘤医生的学术热情。2月25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揭牌成立了期盼已久的“深圳神经肿瘤综合治疗及临床试验中心”(以下简称本中心),并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深圳神经肿瘤多学科协作学术大会暨第二届深圳脑胶质瘤高峰论坛。本次揭牌仪式及学术大会由深圳市抗癌协会、深圳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主办,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承办,旨在交流,协作,整合,助力脑胶质瘤的规范化,全程化管理。更重要的是为深圳市乃至华南地区的神经肿瘤患者提供更多的具有潜在治疗效果的选择——临床试验。  (大会执行主席陈凡帆教授主持会议)  大会执行主席陈凡帆教授热烈欢迎参会的各位嘉宾,致谢参会院领导聂国辉院长,深圳市抗癌协会申维玺会长,天坛医院脑肿瘤综合治疗病区主任李文斌教授,以及深圳市各个中心到场的专家们。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聂国辉院长致辞)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聂国辉院长致辞,对本中心的成立寄予厚望,热情期盼我院神经外科及深圳市各位同道通力合作,攻克难题,造福患者。  (深圳市抗癌协会申维玺会长致辞)  深圳市抗癌协会申维玺会长祝贺大会胜利召开,高度评价神经肿瘤综合治疗中心和药物临床中心成立。希望深圳二院神经外科作为深圳唯一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借助多学科协作平台,进一步提高深圳神经肿瘤的诊疗水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肿瘤综合治疗中心主任李文斌致辞)  本中心特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肿瘤综合治疗中心主任,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首医)研究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主任李文斌教授作为神经肿瘤综合治疗中心和药物临床试验中心首席专家。李文斌教授结合国内外顶尖医院的神经综合肿瘤治疗中心的实际情况,高度评价了本中心成立的重大意义,今后将加强和深圳二院神经肿瘤综合治疗中心的合作,推动临床试验的规范化开展,造福深圳以及大湾区的患者。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科主任黄国栋教授致辞)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脑科中心首席专家李维平教授致辞)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深圳二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科主任黄国栋教授,深圳二院脑科中心首席专家李维平教授,致辞感谢深圳市抗癌协会,院领导,深圳各神经外科中心的支持、参会,感谢李文斌教授一直以来的支持和指导,深圳神经肿瘤同道通力协作,为深圳的脑胶质瘤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更前沿的治疗,造福患者。  (签订了特聘协议书)  在各位同行的见证下,我院聂国辉院长与李文斌教授签订了特聘协议书,并成功揭牌成立了“深圳神经肿瘤综合治疗及临床试验中心”。  (李文斌教授授课)  在学术交流环节,李文斌教授首先从胶质瘤化疗药物的艰难发展史出发,谈到了新药研发的迫切性,也谈到了胶质瘤临床试验及药物治疗的难点。随后,李文斌教授介绍了20余项国内外前沿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深圳二院神经外科作为深圳唯一的参与单位,参与了其中10项新药临床研究。最后,李文斌教授结合临床试验中的患者的各种细节改变,跟各位同行交流了“创新药再创新”的经历与感受,并以实际成果鼓舞了现场各位同行。除了脑胶质瘤,李文斌教授还介绍了恶性脑膜瘤、脑转移瘤的综合治疗及药物临床试验项目。  (专家进行学术汇报)  雷益教授,兰凤鸣教授,陈凡帆教授,病理科刘静博士,李美香教授,分别从胶质瘤影像,放疗,MDT,病例,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等多方面进行学术汇报。在场专家热烈发言讨论。  最后,大会执行主席,脑胶质瘤中心负责人陈凡帆教授总结发言,再次表达对学术大会成功举办的感谢,对神经肿瘤(脑胶质瘤)中心成立的期待,对未来深圳在以脑胶质瘤为代表的的神经肿瘤综合治疗和临床试验领域的充满希望。并且希望通过MDT,打破医院和学科壁垒,整合,沟通,交流,为神经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前沿的治疗。  供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发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健康宣教科

23/12 2022

“智慧医疗 精准代谢”智慧精准代谢中心—深圳市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正式启动推进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代谢性疾病研究的发展,促进重要科研成果临床应用,深圳市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启动仪式暨海普洛斯精准诊断平台授牌仪式2022年12月22日在深圳大中华希尔顿酒店召开。启动仪式围绕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科研成果转化、科学教育普及等主题进行深度交流和讨论。  本次大会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主办、深圳市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承办、深圳海普洛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共同搭建智慧精准诊断平台、携手推动临床医学研究与成果转化。    (深圳市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启动仪式合影)  大会邀请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杨雷副院长担任主持,深圳市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负责人阎德文教授及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后德教授担任执行主席,特邀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聂国辉院长、深圳市科技创新委郭良博士、中国科学院赵国屏院士、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智广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担任致辞嘉宾。特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卫生与发展研究中心李蔚东教授、深圳市医师协会杨卓欣会长、深圳市长卿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滨燕等多位专家出席活动,深圳市海普洛斯集团创始人兼CEO许明炎博士出席会议。  高屋建瓴殷殷希望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聂国辉院长致辞)  聂国辉院长在致辞中表示,深圳市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简称“代谢中心”)于2021年10月经市科技创新委批准成立,依托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是深圳市首批六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之一,旨在推动临床医学研究,落地成果转化。“我院自规划临床医学中心建设,甄选、培育和建设,代谢性疾病临床中心初具形态,正式启动,迈出了二院在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领域向纵深挺进的实质一步。”    (中国科学院赵国屏院士致辞)  “我衷心希望,代谢中心能坚持高起点,坚持临床与科学结合,技术与工程结合,数据基础与信息挖掘结合,医院与产业结合的发展特色;一方面凝聚同行的力量,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关键问题,利用临床资源研究真问题;另一方面,加强与一线科研人员及一流研究机构的密切合作关系,双方通过临床科研合作真研究问题,提升水平,有效解决系统生物医学领域中的若干瓶颈问题。同时,希望中心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汇聚海内外优秀人才,努力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系统生物医学发展新路。”赵国屏院士说。  火热启动掷地有声    (深圳市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负责人 阎德文主任致辞)  据代谢中心负责人阎德文主任介绍,深圳市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一年建设期内,在队列研究方面,启动了“企业、联盟医院、社康合作”项目,覆盖11家医院,300家社康,展开了慢性代谢性疾病真实世界注册登记队列研究;在临床研究方面,代谢中心参与2项科技部重点项目研究,中心牵头多分中心参与的多篇论文在研究中,并达成1项国际研究合作;在指南推进和论文发表方面,推进形成10余版共识及指南,发表SCI论文9篇。    (海普洛斯精准诊断平台签约授牌仪式)  代谢中心启动仪式暨海普洛斯精准诊断平台授牌仪式标志着代谢中心将全面开启研究成果转化工作。海普洛斯创始人许明炎表示,“感谢市二院和市代谢中心对海普洛斯的信任和认可。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海普洛斯精准诊断平台将围绕研究中心,开展落实协同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等工作,进一步促进我国代谢性疾病精准医学的发展。”  大咖云集思想交锋        (大咖学术讨论)  激动人心的启动仪式和签约授牌仪式后,会议进入“精准代谢 高峰论坛“环节。周后德副主任、王滨燕副院长和李蔚东教授分别主导《如何发挥国家中心学术优势,指导深圳代谢中心建设?》、《大咖支招,特区代谢性疾病队列研究如何卓有成效?》、《如何整合资源,推进科学技术与研究成果转移转化?》三个不同维度的议题,与嘉宾学者们展开学术讨论,激起多个思维碰撞的火花。  “我们将紧跟国家代谢中心的指导和把脉,依托市二院的大力支持,以项目为导向,以造福深圳市民为宗旨,在临床研究上,以糖尿病为核心,发展代谢中心亚学科;在基层诊疗中,建设社区代谢病可持续防控特区样本,从深度和广度双维建设智慧精准代谢中心。“市代谢中心负责人阎德文主任总结道。  供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李海燕 阎德文  发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健康宣教科

15/12 2022

深圳二院超声科熊华花当选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22年12月10日,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Chinese Association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Engineering,CAUME)第八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在广州胜利召开,会议期间进行了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专业委员会及青年委员会换届改选工作。在总会的主持下,按照中国超声学会工程学会章程,通过全体委员无记名电子投票,推选熊华花等9位专家担任第四届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时,熊华花主任被选为第二届青委会主任委员,任期四年,并且在学术大会上作了专题讲座“颈脑动脉超声一体化检查在后循环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获得与会者好评。    (熊华花主任在学术大会上作了专题讲座)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07年11月9日,是由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专业专家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盈利性社会团体,学会在学科品牌建设、同行学术交流、科技评价服务、培育行业领军人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熊华花主任医师现任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兼职教授,美国托马斯杰斐逊大学附属医院博士后学者,在血管超声和浅表器官超声诊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和科研经验。由于在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专业的杰出成果和突出贡献,2021年被选为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血管超声专家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卒中学会超声分会会长等多个重要学术任职,成为超声专业领域的翘楚。  多年来熊华花主任医师在脑卒中血管超声系列图像分析预警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预防脑卒中,以及多模态影像早期诊断甲状腺癌、乳腺癌方面有较深入研究,已在高水平杂志上发表十几篇SCI相关论文,另有三十余篇发表中国核心期刊上(主要是国内超声领域顶尖期刊《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在熊华花主任的引领下,早在2011年就在深圳市开展脑卒中颈部动脉规范化筛查,并每年连续主持举办相关继续教育学习班,并于2020年10月17日正式启动深圳市首家“颈、脑动脉超声一体化检查”项目,为患者一站式完成颈动脉、脑动脉超声检查,整体精准评估血流情况,并通过快速傅里叶变化研究,提炼出相关参数如the First Harmonic Ratio (FHR),Zero Frequency Ration(ZFR),提出有可能通过颅外段颈动脉频谱形态特征的变化提示颅内段动脉狭窄,为早期预警颈动脉硬化斑块造成的狭窄提供了快速检测方法,可以早期发现情况,早期用药治疗,有利于脑卒中的早期防治,能有效减少或延迟脑卒中的发生。    (劲脑血管超声一体化检查室团队成员合影,右3为熊华花主任)  供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超声科  发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健康宣教科

30/11 2022

2022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诊疗进展会议在深成功举办

  2022年11月26日,“2022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诊疗进展暨深圳市脑神经电生理协会年会”在大中华希尔顿酒店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深圳市脑神经电生理协会主办,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承办,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北京协和医院刘晓红教授老年学科团队协办。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如阿尔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严重影响了患病老人的生活质量,加重了社会和患者的家庭负担,对我国的医疗保障系统构成严重的挑战。近年来关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研究有了最新进展,本次会议围绕“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诊疗进展”热点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会议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深圳市脑神经电生理协会会长肖小华教授主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深圳大学、深圳市人民医院及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等多位顶尖神经内科、老年科专家进行了精彩讲座,还邀请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分享了各医院的疑难病例,知名神经内科、老年科专家进行了精彩点评。本次会议应深圳市防疫要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线上及线下参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大会开幕式上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肖小华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任力杰副院长分别进行了精彩的致辞。任院长讲到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者的增多是目前的医学难题,而如何积极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我们需要着力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任院长对此次高水平学术会议的召开的意义及重要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肖小华教授致辞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任力杰副院长致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施炯教授线上带来 “AD诊断和治疗研究新进展”的主题讲座,施教授指出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个连续疾病谱,包括临床前AD、AD源性MCI、轻度AD、中度AD和重度AD,主要病理学特征为Aβ沉积及tau蛋白异常磷酸化;脑脊液生物标志物早于临床症状,与Aβ-PET具有高度一致性,有助于早期精准诊断AD,施教授还提出Aβ是目前AD新药研发的主要方向,早期临床研究发现某些Aβ负荷和认知功能减退的改善,目前正在进行中的3期研究将进一步评估Aβ单抗治疗早期AD患者疗效和安全性。    广东省人民医院的王丽娟教授线上带来“帕金森病诊断和治疗新进展”的主题讲座,王教授讲到帕金森病是患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我国PD患者人数居全球首位,年龄是帕金森病最大的危险因素,PD的病理改变是黑质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它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负担随着PD的进展而增加,PD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期,且症状随诊多巴胺药物用药剂量的逐渐减少和异动症的产生而加重,PD药物治疗选择众多,坚持循证与个体化治疗。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徐评议教授带来了主题为“帕金森病治病蛋白超微检测技术与临床应用”的讲座。徐教授提出临床很多非典型复杂帕金森病患者免疫学机制异常,而且研究发现患者存在单基因或双基因等突变。目前已经有创新性早期诊断技术α-核突触蛋白超微检测可检测患帕金森病的风险,仅通过皮肤微创操作即可完成。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的朱飞奇教授现场带来 “肝脏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的主题讲座,朱教授介绍了他的团队最新研究,提出肝脏有非常复杂的功能且对中枢神经有非常复杂的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不只是限制在中枢神经,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肝脏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肝脏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靶点之一。    深圳大学的雷柏英教授带来的“面向临床应用的智能诊断”从生物医学工程的角度,提出科学问题,利用判别式学习和关系正则化方法实现相关特征的提取,构建多模态数据联合学习方法用于实现AD的早期诊断,未来人工智能检测和量化神经退行性疾病将是个趋势,形成高水平医疗技术,精准医疗对数据搜集分析的高要求也会加速未来中国医疗信息化,智能化的进程。    卫星会上,肖小华教授从药物机制、优势到临床疗效介绍了抗癫痫药物吡仑帕奈,该药单药治疗不同类型局灶性癫痫患者的癫痫无发作率高、耐受性良好、服药难度低、改善睡眠的同时不影响认知功能,还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姚晨教授介绍了新一代迷走神经刺激器—AspireSR刺激器,对比传统刺激器其安全性和疗效显著,给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提供了一个更优的选择。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肖小华教授分享了主题为“老年性痴呆的早期筛查和干预”,  的讲座,就认知功能障碍筛查、常用神经心理学评估量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和分型、痴呆的诊断和分型以及痴呆的干预分别进行了详细讲解。肖教授指出医学不是寻求平庸的长寿,而是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深圳市人民医院的罗晓光教授线上为我们详细讲解了“2020年中国原发性震颤的诊断指南”,特发性震颤以动作性震颤为基本特征,进展缓慢,可有家族史,机制复杂,误诊率高,需要与其他运动障碍疾病相鉴别。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刘军教授线上为我们带来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保护治疗”的精彩讲座。AD目前是当前最大的社会卫生公共危机,目前治疗仍然缺乏有效的药物,神经保护和修复治疗具有良好前景,多学科交叉的治疗研究有望获得治疗上的突破。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陈彪教授线上为我们分享了前瞻性的研究“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诊断和管理”,帕金森病与AD一样有漫长的临床前驱期,在临床前驱期诊断标准化,提高帕金森病的早诊率尤为重要。    卫星会上,肖海兵教授介绍了“B细胞疗法在AE与NMO的临床应用进展”,抗CD20单抗清除活跃参与致病过程的B细胞,保留祖B细胞和浆细胞,保证免疫重建和体液免疫功能,并介绍了奥法妥木单抗作为唯一全人源抗CD20单抗的优势和创新。    下午的疑难病例分享,有来自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优秀医生分别从病史简介、入院检查、临床分析、诊断依据、诊断和治疗过程、治疗体会及随访等方面向大家一一作了详细汇报,同时对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随后,来自深圳市各大医院的专家分别作了点评,现场的学员也对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争相发表意见和看法,充分剖析与讨论。  最后肖小华主任做了会议总结,会议讲题涉猎丰富,环环相扣,对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诊断、治疗的新进展做了详细的介绍。疑难病例分享环节非常精彩,年轻医生才学出众,病例分享不仅体现了一个医生对病例的诊治过程和思路,还可以反映一个科室乃至一个医院的水平。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夯实了学科基础,促进了学术交流,对于提升我市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诊治水平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供稿: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 田 径  审核: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 肖小华  发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康宣教科

21/11 2022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钱有辉主任当选市医学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2年11月18日,深圳市医学会第二届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学术讲座暨换届、选举会议在深圳举行。深圳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晓琼,深圳市医学会副秘书长叶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深圳市第二届胸外科专业委员会筹备组组长钱有辉教授及第二届胸外科专委会全体委员参加会议。  深圳市医学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7年,是由本市胸外科专业专家自愿组成的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学会在学科品牌建设、同行学术交流、科技评价服务、培育行业领军人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会议由深圳市医学会副秘书长叶培主持  上一届专委会主委乌达教授做工作总结  上一届专委会主委乌达教授做工作总结。他详细介绍了这几年胸外科专业所取得的发展。指出专委会在促进胸外科界学术交流,提高全市胸外科诊疗水平,培育高水平人才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推动胸外科朝着正确的方向快速发展,确保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  按照深圳市医学会相关章程,通过无记名电子投票,推选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钱有辉担任深圳市医学会第二届胸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并选举产生9名副主任委员,聘请12位专家为顾问。  罗晓琼副会长颁发主任委员聘书  罗晓琼副会长颁发副主任委员聘书  钱有辉主委颁发顾问聘书  钱有辉教授代表委员会发言  选举结束后主任委员钱有辉教授代表委员会发言,他首先感谢医学会的信任与各位委员的支持,并指出目前深圳胸外科已具备相当规模,有超过35家医院设置了胸外专科,从事胸外专业主治以上的医师超过200人,每年帮助20000多名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医疗教育资源方面,目前已有多家全国顶尖院校将医学部设在深圳,同时有多家医院被纳入顶尖高校直属管理,这些举措将为深圳医疗行业提供强大的人才储备。本届专委会将充分利用医学会这一平台,整合好各种资源,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推动胸外行业医疗行为规范化,协调各医疗机构进行有序发展,助力深圳市胸外科专业整体健康快速发展。  罗晓琼常务副会长做大会总结  罗晓琼常务副会长做大会总结。首先祝贺新当选的主委、副主委、常委和顾问。深圳胸外科目前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和很高的技术水平,很多专家在省内、国内已经具有一定影响力。希望在今后的发展中能以更高的标准建设学科,对标国际知名中心,让医疗水平不断升级,使深圳市民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本次换届、选举会议之前还进行了简短的学术交流,钱有辉教授和张建华教授分别在肺结节外科治疗和胸壁重建技术方面做了精彩汇报。    钱有辉教授介绍了一种新的肺结节切除方法,保证疗效的同时,保留了 更多 肺组织,减少了手术损伤。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胸外科张建华教授介绍了复杂胸壁缺损修补新方法,为这类难治性患者带来了福音。  供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胸外科  发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健康宣教科

21/11 2022

2022年深圳市医学会血液病专委会年会成功举办

  为了加强深圳市与全国学术界的交流,深入学习血液病诊治领域国内外最新学术进展,由深圳市医学会主办,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承办,“深圳市医学会血液病专委会2022年学术年会暨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免疫细胞治疗新进展高峰论坛暨骨髓增殖性肿瘤诊治进展研讨会”于2022年11月18-19日在深圳福田格兰云天大酒店成功举办。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邀请了来自天津、北京、苏州、武汉、广州、汕头、惠州、东莞等国内知名专家,以及血液病专委会委员等市内骨干成员参会,充分展示了深圳血液内科学术影响力与地位。  会议期间共设有两大论坛,包含五个专题,线上平台实时直播,已累计观看量近8万余人次,数十位权威专家在线上共同为全市同道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会议开幕式由深圳市医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深圳市血液病研究所所长杜新主任主持。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李娟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刘启发教授,共同出席了开幕式并进行了线上致辞,表达了对本届血液病专委会年会的大力支持与美好祝愿。深圳市医学会罗晓琼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出席大会并致辞。本届血液病专委会自2019年换届以来,连续3年获评市医学会优秀专委会,罗秘书长对此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与评价。    深圳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晓琼出席大会并致辞    深圳市医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杜新主任主持开幕式  在11月18日下午的骨髓增殖性肿瘤诊治进展研讨会上,来自国内权威专家们齐聚线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徐泽锋教授讲解了“MPN规范化中心建设”,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白洁教授分享了“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栓栓塞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精要解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徐娜教授分享了“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治疗实践”,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孙志强主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血栓出血并发症诊治”、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涂传清教授分享了“慢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进展”,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刘泽林教授做了“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诊疗进展”讲座,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楼瑾分享了“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分类与诊断治疗”,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修英杰教授分享“MDS/MPN病理诊断要点”。专家们围绕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病理分子诊断、预后分层及靶向治疗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11月19日,大会分设四个主题。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专题,哈尔滨血液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进行了“中国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现状”讲座。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邹德慧教授分享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俊茹教授分享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指南 精要解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专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昱教授分享“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症”讲座。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峰教授分享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GVHD防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宣丽教授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 复发 防治策略”讲座。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姜尔烈教授分享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DS”。“免疫细胞治疗”专题,广东省人民医院钟立业教授介绍了“抗体类药物在MM中的治疗进展”。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梅恒教授进行了“CAR-T细胞治疗全程管理”讲座。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王迎教授进行了“CAR-T细胞治疗R/R ALL”讲座。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李玉华教授进行了“CAR-T细胞治疗血液肿瘤单中心实践”讲座。抗感染主题部分,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冯四洲教授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防治策略”讲座。深圳市人民医院吴劲松教授进行了“2022年深圳市血液科耐药监测总结”讲座。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张晓瀚教授分享“移植后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      会场气氛热烈  各位专家围绕造骨髓增殖性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免疫细等主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及讲解,分享典型病例、疑难病例诊治经验、基础科研思路、临床试验及学术最前沿热点与成果。线上线下讨论嘉宾专家就学术报告内容展开提问和讨论。会场气氛热烈,线上直播参会人数累计达8万余人次,获得一致好评。会议加强了深圳市与全国在血液病学领域的密切联系与深度合作,为共同推动深圳市血液病学领域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会议现场合影  供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楼瑾  发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康宣教科

21/11 2022

2022年笔架山儿童神经康复论坛成功举办

    为推动儿童神经发育与康复事业的发展,提高儿童神经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及神经危重症的诊治与康复技术水平,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大鹏新区妇幼保健院、深圳市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主办的2022笔架山儿童神经康复论坛暨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项目、广东省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儿童神经系统危重症的诊治新进展”、深圳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诊治新进展”于2022年11月4日~7日在深圳圣廷苑酒店成功召开!  此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授课模式。会议邀请了来自省内外的30余名专家在线及现场授课,论坛共设两大主题:分别是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诊治新进展及儿童神经危重症诊治新进展,同时开设线上直播平台,线上+线下共有约4000人次参加,获得学员们一致好评。    会议现场  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艺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白玉新教授、马启玲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杨雷教授、大鹏新区妇幼保健院院长魏伟峰教授出席大会开幕式。  主题论坛一: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诊治新进展  在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诊治新进展专题报告中,由王艺教授、于广军教授、王玉龙教授、廖建湘教授、严卫丽教授、于广军教授、翟琼香教授、静进教授、曹建国教授、乔中伟教授、罗向阳教授、马启玲教授、杨红教授、杨斌让教授、卢建平教授、龚建华教授、邱久军教授分别带来精彩的学术讲座。  专家们紧密契合临床研究新进展,详细为学员介绍了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的系统治疗思想与方法,新生儿早期识别脑损伤到超早期精准筛查脑瘫,婴幼儿脑损伤的精准诊断,ASD相关疾病的早期识别、差异化临床表现、共病表现、生酮饮食的应用及医疗康复实践、脐带血应用进展、神经调控治疗等,还分别介绍了过度生长综合征、与镁相关的智力障碍及癫痫、阿斯伯格综合征,并结合临床及科研需要详细讲解了基于大数据的医学研究、罕见病 RCT 的设计与实施统计学考虑及神经康复的病历书写要求等内容。    主题论坛二:儿童神经系统危重症的诊治新进展  在儿童神经系统危重症诊新进展为专题的主题论坛二,由陆国平教授、许峰教授、许巍教授、郭予雄教授、杨卫国教授、周渊峰教授、周克英教授、操德智教授、陈光福教授、黄贤键教授、赵宏霞教授、周涛教授、史惟教授、姚晨教授、白玉新教授分享精彩的学术讲座。  专家们围绕儿童神经危重症的前沿热点、发展现状、先进理念、临床诊治等相关知识提供诊疗新视角新策略,详细讲解了神经重症监测项目及其意义,近红外组织血氧监测、定量脑电图及亚低温的临床应用,颅内高压的诊治,儿童昏迷的识别与处理,脓毒症的抗菌治疗策略,惊厥持续状态的治疗,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识别及诊治,坏死性脑病的诊治进展,脓毒症脑病的诊治,热性惊厥和热敏感性癫痫,脑瘫儿童和青少年外科手术转诊指征,DBS治疗在肌张力障碍的应用进展等专题。    主持人风采        论坛执行主席、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主任  白玉新教授闭幕式 总结  本次儿童神经康复论坛不仅展现了儿童神经康复领域的最新进展,同时很好地促进了参会专家与 学者 间的学习和交流,众多参会学员表示受益匪浅,对于繁荣学术氛围、扩大我院儿童神经康复专科的学术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会务组合影  供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发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康宣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