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交流

    投诉与建议

    0755-83366388-8898

    szeykefuzhongxin@163.com

    周一至周五

    8:30-12:00,14:00-17:00

    咨询与服务

    0755-83366388-8888

    周一至周日

    8:00-12:00,14:00-17:00

    联系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笋岗西路3002号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服务时间

    门诊:周一至周日

    8:00-12:00,14:00-17:00

    急诊24小时

07/11 2022

2022北京积水潭医院-深圳二院国际腕关节论坛及操作坊暨深圳市医学会手外科学术年会圆满落幕

  为了传递腕关节外科最新进展及前沿知识,提升全国各地手外科医师的临床治疗技术,2022年11月4-5日,由广东省医学会及深圳市医学会手外科专委会、北京积水潭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中山市骨科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山骨科医院)主办;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承办,国际腕关节镜学会(IWAS)、亚太腕关节医学会(APWA)及香港手外科医学会(HKSSH)三重认证与支持的“北京积水潭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国际腕关节论坛及操作坊、第四届京港粤联合腕关节镜学习班、深圳市医学会2022年手外科学术年会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腕关节外科论坛”在深圳圆满举行。  会议坚持以专家理论演讲为基础,重点突出腕关节镜实操培训的宗旨,邀请到多位手外科权威专家和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青年专家进行专题演讲和操作培训,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学员参加。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通过网络进行全程直播,收看直播学员达到数千名,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11月4日上午的会议开幕式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李文翠教授主持,深圳市医学会手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傅小宽教授、广东省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张子清教授、深圳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晓琼女士先后致辞。  专家演讲环节分别由张子清教授、万圣祥教授、张振伟教授、刘建全教授、和李文庆教授主持,深圳市人民医院庄永青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戚剑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傅小宽教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周喆刚教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李征教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陈金仁医生、深圳出入境边检总站医院朱俊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李文庆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熊洪涛教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姜宗圆教授、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陈峰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刘建全教授先后发表演讲,从多方面展示了手外科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下午的国际腕关节外科论坛由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山骨科医院执行院长刘波教授发表欢迎致辞,分别由顺德和平外科医院张敬良教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余少校教授、深圳市龙岗骨科医院马立峰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刘建全教授担任主持。专家论坛由来自香港及内地的十二位专家进行精彩演讲,包括亚太腕关节学会创会主席、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何百昌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谢永廉教授,香港屯门医院陈平德教授,香港大学玛丽医院霍奂雯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陈山林教授、刘波教授、朱瑾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杨睿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石海飞教授、徐州仁慈医院齐伟亚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赵夏教授、湖北理工学院附属黄石爱康医院盛伟教授,专家们聚焦腕关节外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关节镜技术及科技创新等话题,演讲内容精彩纷呈、干货满满,为广大手外科医生呈现了一场学术的饕餮盛宴。  11月5日,京港粤联合腕关节镜实操学习班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技能培训中心举行,学习班设计了基础课程、高级课程、开放手术演示等不同层次的培训内容,针对不同水平的学员进行重点授课和手术演示。实操培训由刘波、朱瑾、石海飞、齐伟亚、盛伟、赵夏、李文翠、赵喆8位专家担任导师,分组对学员进行手把手的操作指导,从关节镜入路、基本探查、镜下修复到韧带重建,使学员们对腕关节镜操作技术得到全面的实战培训,导师们的细致讲解、无私指导和敬业精神,也让学员们深受感动。在疫情频发的当下,能够举办如此高水平的操作学习班,让每位学员都深感不虚此行,收获满满。  一天的学习班圆满结束,由李文翠教授和朱瑾教授代表主办方为全体导师和每位学员颁发证书,感谢全体导师的倾力指导,也希望所有学员都能应用所学,提升技术。每年一届的京港粤联合腕关节镜学习班已然成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一道靓丽品牌,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年的精彩继续!  供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足踝外科手外科  发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健康宣教科

21/09 2022

深圳市医学会2022年呼吸病专委会学术年会暨第十六次深圳呼吸病会议举办成功!

  9月17日,由深圳市医学会、深圳市医师协会、深圳市医学会呼吸病专委会、深圳市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主办的“深圳市医学会2022年呼吸病专委会学术年会暨第十六次深圳呼吸病会议——深圳市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2022年年会暨深圳市医防融合呼吸项目组高水平研讨会”已圆满结束!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张敏教授、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王凌伟教授任大会主席,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陈荣昌教授任名誉主席。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徐勇书记、深圳市人民医院耿庆山院长、广东省医学会呼吸专委会李时悦主任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王天星常务副会长、深圳市医学会罗晓琼常务副会长为大会发表了精彩致辞。    王凌伟教授为大会致辞  王凌伟教授代表深圳市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对参与本次大会的各位领导、同道致以最热烈最诚挚的问候。王凌伟教授提到,深圳市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在近年来以学组牵头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以及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呼吸系统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加强呼吸专科医生的培训,推动基层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能力的综合提升。王凌伟教授还提到,深圳市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积极组织各家医院和机构单位共同开展高水平研讨会,此举不仅能加强综合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融合,还能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融合,助力基层医疗机构的综合水平能力提升,为早日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张敏教授为大会致辞  张敏教授引用杜甫的《客至》热情地表达了对所有线上线下参会人员的欢迎,对深圳市医学会第七届呼吸病专委会各位轮值主委及全体委员的付出表示感谢,简单地介绍了会议筹备情况及专委会各项工作进展,并表示深圳市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在深圳市医学会的领导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持续向好。张敏教授殷切希望,本次大会能够帮助各同道在学术上有所收获,促进同道间的友好交流。    陈荣昌教授为大会致辞  陈荣昌教授对本次大会的日程安排及大主题给予了高度认可,并表示深圳的学科建设、学科培训等方面在各专家同道的共同努力下正逐步完善、发展壮大。陈荣昌教授认为,本次大会能够推动呼吸学科的临床诊疗研究能力,并推动学科发展,是一场学术盛宴。    徐勇书记为大会致辞  徐勇教授表示,呼吸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此,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是呼吸学科发展的必要因素。在各家医院、单位机构以及各级领导的多年努力下,深圳市呼吸学科得以快速发展。徐勇教授祝贺深圳咳喘管理联盟成立,期盼在各专家、同道的共同努力下,慢性气道疾病领域能够实现更大的突破。    耿庆山院长为大会致辞  耿庆山院长认为,心肺是一个整体,故呼吸学科取得的每一个成就都与心血管科密不可分。耿庆山教授还说道,应该把深圳各兄弟医院团结起来,共同推动多学科发展;同时,还应该团结呼吸界的中青年骨干,让更多呼吸病专家能够脱颖而出。    李时悦主任为大会致辞  李时悦主委对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致以诚挚祝福,并表示呼吸学科在各专家同道的共同努力下已有长足的进步。李时悦主委还提到,本次会议已有国家级水平,希望参会的同道能通过友好交流,收获有利于提升临床研究的知识。    王天星教授为大会致辞  随后,王天星教授为大会发表精彩致辞。王天星教授表示,呼吸疾病是最常见的多发病,流感基本都是从呼吸道开始,例如禽流感、SARS病毒以及现在的新冠病毒,都可以从通过呼吸道侵入我们的身体。由此可见,推动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最后,王天星教授还强调,基层医疗卫生方面亟待加强,只有做好医防融合工作,才能降低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发病率。    罗晓琼教授为大会致辞  罗晓琼教授则表示,本次专委会将会是一场思想盛宴,是一起努力向上发展的宝贵机遇。另外,罗晓琼教授还提到,本次大会的主题、日程以及专题报道紧扣呼吸学科主题,融贯专科和基层,相信同道们能够在此次大会中迸发出更多新理论和新技术,共同推动学科进步,让呼吸学科达到新的高度。    深圳市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王凌伟教授、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深圳市人民医院原院长邱晨教授、深圳市医学会罗晓琼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徐勇书记、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张敏教授合影(从左向右)  随后,大会正式开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翟介明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冉丕鑫教授、深圳市儿童医院申昆玲教授、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陈荣昌教授紧紧围绕呼吸病这一大主题分享精彩课题。    咳喘管理联盟启动仪式    授牌仪式  随后,陈荣昌教授和张敏教授共同主持“深呼吸·Z ”深圳咳喘管理联盟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结束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时悦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高兴林教授、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王凌伟教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于化鹏教授紧扣主题,求严、求实地分享精彩讲课内容。  下午2点,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蔡绍曦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爱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杨冬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怡教授、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陶伟华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张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龙发教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叶涛生教授、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傅应云教授秉承求真务实、突出重点、攻克难关的精神,分享精彩的学术讲座。各分会场内容亦有序进行及展开。  主会场现场  分会场——深圳市医防融合高水研讨会  分会场——肺结节与肺癌学习班  分会场——无创通气学习班    分会场——“呼吸不止,生命永在”病例研讨会总决赛    “呼吸不止,生命永在”病例研讨会颁奖现场  本次大会日程紧凑,参会同道紧扣呼吸大主题,细致入微地分享个人研究成果,守牢“主战场”、创新“连环招”共同推动中国呼吸病防治工作进展。  供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发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健康宣教科

06/09 2022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变态反应专委会换届会议暨第七次变态反应学术会议”顺利举办!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分会主办、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承办的“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变态反应专委会换届会议暨第七次变态反应学术会议”,于2022年8月28日在深圳市圣廷苑酒店圆满闭幕!    (大会现场)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分会主委、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吴文中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聂国辉教授视频致辞,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杨雷教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立昌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热烈欢迎深圳市变态反应同道齐聚学界盛会,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换届会议由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秘书田欢主任主持。    (田欢秘书主持)  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前主委、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教授,广东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主委、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郭庆教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慢性皮肤病分会主委、广州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叶兴东教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呼吸科李延红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苗北平教授,深圳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杨玉峰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吴文中教授依次进行了大会演讲。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钟绮丽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房思宁教授、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科杨帆教授、中山大学第八医院耳鼻喉科王志强教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呼吸科荣磊教授、深圳市儿童医院皮肤科李萍教授、中山大学第八医院皮肤科王京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张江林教授分别主持了学术会议。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呼吸科宋卫东教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侯素春教授、深圳大学华南医院皮肤科孙仁山教授、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科关杨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林欢儿教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张杰教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梁燕华教授共同进行了精彩点评、讨论和总结。会议吸引了线下线上三百余名同道参会交流,学习气氛热烈,收获满满。  下午2时许,会议在深圳市圣廷苑酒店正式拉开帷幕。首先,第一届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委会主任委员、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吴文中教授主持开幕式,欢迎授课专家莅临指导,希望借此盛会,与各位同道共同分享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经验,学习疾病的最新进展,并对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大会主席吴文中教授主持开幕式)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聂国辉教授视频致辞)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杨雷教授致辞)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立昌教授致辞)  大会选举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吴文中教授继续担任第二届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主委,钟绮丽、卢永田、宋卫东、房思宁、杨帆教授为顾问委员,杨玉峰、陈向东、李延红、苗北平、荣磊、王志强、张江林、李萍、王京、梁燕华、侯素春、孙仁山、关杨、林欢儿、张杰15位同志为副主任委员,王俐等48位同志为常务委员,张思等121位同志为委员,吴晓燕、张思同志为秘书,均全票通过。  (刘立昌副会长向吴文中教授颁发主委聘书)  (钟绮丽、卢永田、宋卫东、房思宁、杨帆教授担任顾问委员)  (有关领导向副主委颁发聘书)  换届选举结束后,迎来了变态反应学术盛宴。首先讲课的是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前主委、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教授,线上分享了度普利尤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专家共识。  (张建中教授线上演讲)  随后,广东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主委、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科郭庆教授与我们探讨了银屑病的治疗新思路。  (郭庆教授线上演讲)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慢性皮肤病分会主委、广州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叶兴东教授分享了特应性皮炎外用制剂合理应用及患者指导专家共识。  (叶兴东教授演讲)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呼吸科李延红教授分享了哮喘治疗的最新进展。  (李延红教授演讲)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苗北平教授分享了变应性鼻炎的诊疗进展。  (苗北平教授演讲)  深圳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杨玉峰教授分享荨麻疹的中医治疗。  (杨玉峰教授线上演讲)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吴文中教授分享了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新进展。  (吴文中教授演讲)  会议最后,张江林教授、宋卫东教授、侯素春教授、孙仁山教授、关杨教授、林欢儿教授、张杰、梁燕华教授对整个学术讲座进行了精彩总结和点评。  变态反应(过敏)性疾病是常见病也是难治病,为了顺应时代潮流,紧跟世界科学前沿,皮肤科、呼吸科、耳鼻喉科、小儿科、中医科等变态反应及免疫相关学科医务人员携手努力,恰逢其时、时不我待、大有可为!  此次变态反应专委会换届会议暨第七次变态反应学术会议圆满结束,让我们期待下一届更加精彩!  供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皮肤科  发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健康宣教科

01/09 2022

培养科研思维, 提升科研能力, 打造高水平创新性医学临床教育体系

  2022年08月22日至27日,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主办,易侕学院协办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三届科研设计与数据分析培训班,在深科技公寓大教室举办。培训班采用全脱产六天全封闭式强化培训的方式进行,全院2021级研究生及部分带教老师共计120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活动。培训过程反响热烈,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培训班取得了圆满成效。  8月22日上午8时,培训班开讲伊始,全体参训师生在深科技公寓教室举行了隆重的开班仪式。科教部阳世伟主任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班致辞,同时代表医院对易侕学院讲师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本次科研设计与分据分析培训班,从临床研究生的科研选题、文献检索、建立数据库、有效数据统计分析、SCI论文撰写、投稿、回修等多个方面,通过结合实际案例来进行分析和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临床科研的方法。实现精准培养,调动每一位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形成活跃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提高他们发现科学问题和独立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解利用易侕软件来有效地统计和分析各种临床复杂数据案例,使同学们能快速掌握数据统计分析能力,通过几天的学习,一些学生甚至当场就能依据既往收集的病历资料做出有力数据分析和简洁漂亮的统计图表,他们课后表示,本次课程一扫长期以来的困惑点,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受益良多。  担任本次授课的主讲老师是易侕学院的陈星霖、陈驰、姜琳琳老师。陈驰老师学术功底扎实,不仅有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科研成果更是硕果累累。陈老师讲课铿锵有力,旁征博引,极大地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对重点知识的讲解清晰易懂,从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上扩展了大家的视野。 陈星霖、姜琳琳老师年轻活力,讲解重点知识清晰易懂,对同学们大大小小的疑问都不吝其烦地一一解答。  本次培训授课均采用真实数据和SCI论文实例进行文献解读、数据分析和讨论。课后组织同学们分组讨论,协作完成课后习题与小组任务,及时反馈,当堂评讲,师生互动频繁,这些都极大增强了学习效果。  培训班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理论知识,传道授业解惑,真实个案的分享常常更有说服力,为此,陈星霖老师还特意邀请来了我院肾内科的胡豪飞博士、北京协和护理张小明博士分享个人经历,他们都受益于易侕课程,从而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科研菜鸟到建立个人数据库,到规律产出高质量科研论文的质的飞跃,真实的个人经历分享让课程变得更有感染力。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院研究生们系统地培养起科学研究的基础,掌握基本的临床科研方法;启迪同学们的科研思维和科研兴趣;帮助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以及人文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等。  通过举办前两届科研培训班,学生的科研成果产出逐年提高,近两年学生发表SCI 20余篇,核心期刊30余篇。为进一步完善科研培训课程体系,教学办针对课程内容、老师讲解力度以及学习难易度等方面设计了问卷调查,95%以上的学生表示通过此次培训班取得了较大的收获,为接下来的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数据分析等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培训班后,阳世伟主任再次莅临现场发表结业致辞,鼓励大家持续深入学习钻研,争当临床科研两开花的新一代高学历医务工作者,为个人的成长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参培同学纷纷表示了积极回应,并且都期待着下一次能有机会再参加这样的培训,培训班取得了圆满成功!  供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教学办 徐慧洁/黎列娥  审核: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教学办 阳世伟  发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健康宣教科

27/06 2022

京鹏再聚 共话安宁——记2022深圳市老年安宁缓和医疗培训班暨安宁疗护病例交流研讨会

  2022年6月23日下午,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稿,在“临终决定权”上,深圳新修订的《医疗条例》做出了大胆突破,如果病人立了生前预嘱“不要做无谓抢救”,医院要尊重其意愿,让病人平静走完最后时光。生前预嘱的立法,给了我们深圳所有从事安宁疗护的医务工作者一份法律保障。  6月25日,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深圳市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共同主办、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深圳市健康管理协会缓和医疗分会和深圳市安宁疗护专科护理联盟协办的“2022深圳市老年安宁缓和医疗培训班暨安宁疗护病例交流研讨会”正式召开。会议邀请了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的知名教授和深圳市的安宁疗护专家,通过精彩的理论阐述、生动的案例教学与充分的互动交流,从理论到实践进一步提升深圳市安宁疗护从业者的水平。    此次会议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丁静云医生主持。会议伊始,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肖小华主任、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张清副院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熊建义副院长、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处杨树林处长发表致辞。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的3位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安宁疗护的开展形式和最新进展,让大家受益匪浅。刘晓红教授为大家讲授了《老年科医生在安宁缓和医疗中的作用》,刘教授认为安宁缓和医疗是老年科医生职责的一部分,要整合老年医学科、老年安宁缓和医疗及照护服务,建立高效率、无缝衔接的跨专业团队,减少不同机构的服务碎片化及重叠问题。  孙晓红教授为大家带来《老年人预立医疗自主计划和医患共同决策》,孙教授不仅为大家讲解了如何跟患者和家属进行共同决策,更是为大家带来了最新的知识——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ACP是指患者在意识清楚时,在获得病情预后和临终救护措施的相关信息下,凭借个人生活经验及价值观, 表明自己将来进入临终状态时的治疗护理意愿,并与医务人员和(或)亲友沟通其意愿的过程。ACP在安宁疗护的推广、施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孙教授结合自己在临床中跟老人共同讨论ACP并作出决策,手把手教大家实践。  宁晓红教授跟参会人员分享了《北京协和医院全院推广安宁缓和医疗理念和实践》,宁教授以自己的个人成长及实践经验指出,综合医院内可以通过门诊、会诊的方式开展安宁疗护,宁教授建议大家真正的去“做”安宁疗护,而不是“说”;可以从教育入手,在平时的安宁疗护工作中医生要做领头羊,在全院各专科培养“安宁种子”。    深圳市的三位安宁疗护专家也带来了学术盛宴。深圳市人民医院梁真副院长为大家讲述了如何在院外实施安宁缓和医疗。通过借鉴国外以及国内上海和北京安宁疗护的经验,提出实施院外安宁疗护需要的设施和政策保障,不仅家属和社区医护人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还需要畅通的转诊通道。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综合科主任杨渤彦为大家讲解了疼痛控制的最新进展。在终末期病人中,最常见的不适症状就是疼痛,杨教授为大家讲解了安宁疗护中多维度综合管理模式,不仅有药物治疗,还有中西药、音乐、芳疗、精神心理等等。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于从为大家讲解了——《让生命带着尊严谢幕》。于从主任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宁疗护的发展经验为大家讲解了如何去在综合医院的进行安宁疗护团队的创建,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了如何进行安宁疗护的“四全照顾”。    下午,深圳市第一批安宁疗护九家试点单位: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宝安区中医院和深圳慈海医院的代表分别进行了案例分享。北京协和医院的刘晓红教授、孙晓红教授、郭新颖护士长以及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老年病分院王立主任、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科何玉辉主任、深圳市生前预嘱推广协会李瑛会长、深圳市人民医院宁养院翁惠敏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消化肿瘤余杨护士长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消化科袁远护士长对各个病例进行了入木三分的点评,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例如:安宁缓和医疗需要早期介入,不仅仅是终末期、濒死期的病人才需要;对终末期患者要做药物核查和药物减法,过度的用药不仅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命,还会加重患者的各种不适。通过专家们的精彩点评,各位学员醍醐灌顶,对安宁疗护有了新的认识。    在深圳市卫健委的指导、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深圳市生前预嘱推广协会的积极策划下,作为深圳市每年一度的安宁疗护盛宴,各位教授不断带来安宁疗护的最新理念和发展模式,并对安宁疗护的实践做出指导,吸引了线上941人在线观看直播,对深圳市安宁疗护医务工作者临床水平的提高发挥了积极引领的作用。  供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 丁静云  审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康宣教科

31/05 2022

广东省护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湾区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委员会成立

    深圳初夏气象一新,湾区之畔生机盎然。2022年5月29日上午,广东省护理学会湾区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由广东省护理学会主办,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承办,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谢小华当选为主任委员,这是广东省护理学会院前急救护理主委单位落户深圳零的突破。    大会采用线上+线下同步方式召开,广东省护理学会理事长成守珍,副理事长、秘书长周丽华,深圳市急救中心主任周强、副主任朱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熊建义,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刘德红,以及专委会全体委员出席会议。  大会伊始,广东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周丽华,宣读《广东省护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关于成立湾区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委员会的决定》,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12名、常务委员31名,委员152名,专家库成员2名,青年委员15名。周秘书长对专委会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提出专委会工作重点,加强组织建设,学术建设,重视内涵建设,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广东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周丽华)  谢小华主委代表湾区院前急救护理专委会发表当选感言,感谢广东省护理学会的信任和期望,感谢全省院前急救领域同仁的支持。谢小华说,很荣幸担任首届湾区院前急救护理专委会首任主委,既是荣誉、更是使命和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带领专委会全体同仁, 在广东省护理学会的领导下,以湾区地域和院前急救需求为导向,发挥湾区地域优势、人才优势、高科技产业链优势,发挥湾区院前急救医疗协同发展良好基础, 探索开放、全面、系统的院前急救创新路径, 发挥专委会集体智慧,提升湾区院前急救护理水平,做出专委会应有的贡献。    (广东省护理学会湾区院前急救护理专委会主委、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谢小华)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熊建义副院长致辞,感谢广东省护理学会对我院的信任和委以重任,热烈祝贺湾区院前急救护理专委会的成立,向莅临本次成立大会的领导、专家、嘉宾、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熊副院长指出,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系统极其重要的一环,及时、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将对后续救治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深圳市是广东省的人口大市,全市 120 统一管理特色明显,120 急救应答时间全国领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以“急救为龙头”,急诊医学以及与急诊医学相关学科临床实力雄厚,是深圳市护理学会急诊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深圳市急诊专科护理联盟中心单位,希望能继续发挥学科优势和区域优势,为共同推进湾区院前急救护理发展而努力。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熊建义副院长致辞)  深圳市急救中心主任周强致辞,在深圳市委、市政府和深圳市卫健委的领导与支持下,深圳市急救中心将紧抓深圳经济特区制度优势与发展机遇,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战略指引下,以创建创新型、领先型城市急救医疗体系为目标,深圳市急救中心紧随深圳城市改革开放步伐,以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砥砺前行,铸就以“及时有效的社会急救、快速响应的院前急救、联动畅顺的院内急救”而引领全国的医疗急救“深圳模式”。截至2021年12月31日,深圳全市共有14158台AED,截至 2022 年 4月30日,全市救护车共 506 辆。在国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引领示范效应。院前急救工作中,护理工作必不可少,成立湾区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委员会,对完善院前急救服务体系,推动湾区院前急救工作开展,促进院前急救工作的相互交流,促进院前急救医护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推动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深圳市急救中心主任周强致辞)  第48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广东省护理学会理事长成守珍,在百忙之中为大会致辞,成守珍理事长对湾区院前急救护理专委会的成立,给予热烈祝贺并寄予殷切希望。她提出,广大护理工作者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家大战略的背景下,强调湾区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委员会工作,要紧紧围绕国家“十四五”发展战略,把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精、做牢、做强,建立健全统一规划服务体系,完善机制创新和实施,为湾区院前急救向专业化、科学化、精准化发展,做出品牌,做出特色,为专业发展、学科建设、技术推进、核心能力的提升作出贡献,为广东省院前急救发展做出新贡献,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急救护理服务。    (广东省护理学会理事长成守珍主任致辞)  颁发聘任证书环节,委员代表、常务委员代表、副主任委员代表、青年委员代表、专家代表,现场接受聘书,气氛热烈感人。            成立大会仪式结束后。紧接着,进行《急危重症专科护理新进展论坛》,邀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徐朝艳、护理部副主任黄燕梅、重症医学 科科护士长高明榕、妇儿科科 护士长李智英、重症一科护士长白利平,广东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委会副主委冯永文,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汪竹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护理组长唐翌葵、深圳市急救中心主任周强、深圳市急救中心调度科科长李冬梅、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刘德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外科&院前急救科主任邓哲、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桂水清等院前急救及急危重症专家,从多维度,多角度对院前急救专科护士培养、构建全民参与的急救新体系、湾区院前急救联动的探讨、移动卒中单元及运作模式、典型案例分享等展开学术交流,是一场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学术盛宴,与会者表示收获颇丰,对院前急救业务工作和事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湾区院前急救护理专委会成立大会暨学术论坛圆满落下帷幕。相信在广东省护理学会的领导下,在专委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专委会将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和智慧,借助广东省护理学会的平台,将在广东省护理学会及成守珍理事长的引领下,牢记责任,不辱使命,为提升湾区院前急救护理水平,为健康中国、健康广东做出专委会应有的贡献!    供稿:广东省护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湾区院前急救护理专委会、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  审核发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康宣教科

18/05 2022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召开全院一张床工作培训、沟通交流会会议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全院一张床”工作开展有一年多的时间,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进一步推进工作,加强制度管理,优化工作流程,5 月 12 日下午 3:00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学术报告厅召开了“全院一张床”工作培训、沟通交流会。本次会议由入院服务中心主办,医务部、护理部协办,采取线上及线下培训方式。    (会议现场)    (医务部方智野主任致辞)  首先医务部方智野主任为本次会议致辞。方智野主任对全院一张床开展以来的工作给予了肯定,自开展全院一张床后,解决了大量滞留在院外的患者,缩短患者的侯床时间。同时也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和要求,希望本次工作培训沟通交流会,能将目前做得好的工作继续发扬,待改进的地方也能做到持续改进。作为深圳市首家开展全院一张床的医院,工作成效卓越,制定全院一张床规章制度及地方标准,成为深圳市的标杆示范单位。    想要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同质化的优质护理在全院一张床工作中显得尤其重要,运动手足外科李旭春护士长讲解骨科病人术前、术后护理;肛肠科何琼护长讲解普外科患者术前、术后护理;神经外科吴丹丹护长针对跨区患者常常需要做DSA造影的术前、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血管外科林环护长、手术室龚喜雪护长就跨病区存在的疑惑及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最后入院服务中心徐勤主任对全院一张床护理相关工作进行反馈。    会议最后环节是自由提问,大家都畅所欲言,提出本科室所遇到的困难、疑惑、建议,并由信息科、运营办、入院服务中心给予解答。入院服务中心将收集所有建议意见,逐一梳理,持续改进,更好的优化流程。  供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入院服务中心  审核: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健康宣教科

21/02 2022

深圳二院疼痛MDT管理平台建设会议顺利召开

  2月18日下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组织召开“疼痛MDT管理平台建设会议”,会议由功能神经科蔡晓东主任主持,线下邀请了周必强副院长、熊建义副院长、B超室李振洲主任、疼痛护理专业小组组长李旭春护士长、功能神经科张豆豆医生,“创想医生”技术指导老师等,线上邀请全院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疼痛护理专业小组联络员参会。  慢性疼痛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在我国患病人群庞大,已成为 社会 重大负担,因此推动疼痛事业是民之所需、医之所为、政之所向。我院现正处在高水平医院建设、医院改扩建的历史时刻,应在院领导的协调组织下努力建设疼痛MDT平台,为医院的高水平建设及发展添砖加瓦,为国家的大健康战略贡献力量。    会上,熊建义副院长为大家讲解了疼痛MDT管理平台建设的意义和目标,强调在现阶段,无痛医院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我院现阶段疼痛技术开展情况。    接着由疼痛护理专业小组组长李旭春护士长介绍疼痛MDT管理团队组织架构、重点工作以及工作流程,让大家了解疼痛MDT管理团队工作内容。蔡晓东主任就疼痛MDT管理平台情况进行说明;麻醉科刘志恒主任介绍了医院麻醉科开展围手术期疼痛管理及无痛分娩情况;麻醉科赵昭主任宣布疼痛MDT管理团队联络员工作制度。“创想医生”软件工程师现场讲解了线上平台使用方法。      最后,周必强副院长总结讲话,他介绍了国内疼痛科发展情况,并提出工作目标:解决各科室间的疼痛患者分散问题,建立以疼痛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整合的开放型平台及全院疼痛诊疗资源的配置站,全心全意为疼痛患者提供优质、便利的一站式疼痛诊疗服务。希望全院各临床科室都参与疼痛MDT管理平台的建设中来,努力建设疼痛MDT平台,为医院的高水平建设及发展添砖加瓦,为国家的大健康战略贡献力量。

07/12 2023

金秋送爽,群英汇聚——2023年第四届阴道镜及宫颈疾病诊疗学术会议精彩回眸

  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主办,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主任余志英担任大会主席。  开幕式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主任余志英教授为大会致辞  余志英教授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同道们表示热烈欢迎及衷心的感谢,并向大家介绍了到场的各位领导及专家。本次会议特邀国内妇科宫颈疾病权威专家,主要围绕阴道镜及宫颈病变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研讨,通过专家授课、专题讨论、病例分享等形式进行充分交流,学习最新研究进展,做到规范化诊疗,希望大家在本次会议中有所收获,满载而归!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专题讲座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病理科周先荣教授为我们讲解了子宫颈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及其主要临床病理学特征的专题报告。周教授详细介绍子宫颈腺癌的组织学类型(WHO2022),系统阐述不同类型子宫颈腺癌的发病机制及生物学特性,强调具有处理差异的子宫颈腺癌,如何准确识别、诊断及治疗。内容即前沿又实用,使参会人员获益良多。开启我们第一天的精彩课程。  周先荣教授作为全国最知名的病理科专家之一,会后专程到我院病理科及妇科进行疑难病例会诊并指导。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王月云教授分享了推进三级预防,聚力中国宫颈癌消除的专题报告。王教授通过分析国内外HPV疫苗覆盖情况,建议推进落实HPV疫苗接种,加强医疗人员教育干预,推进落实宫颈癌个体化筛查,详细讲解中国女性HPV疫苗接种与宫颈癌筛查分层管理,最后强调高度重视宫颈癌三级预防,以加速消除宫颈癌。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尤志学教授阐述了子宫颈癌筛查-机制及进展的专题报告。全球宫颈癌85%以上发生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宫颈癌发病率持续升高且愈发年轻化。分析子宫颈癌筛查及监测的重要性,详细讲述其可实施方法的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强调HPV阳性分流策略及手术治疗后监测。为我们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了必备的坚实基础。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曾俐琴教授分享了如何避免漏诊宫颈腺上皮病变的专题报告。曾教授强调宫颈腺上皮病变发病率逐年增加、发病年轻化、临床诊断困难、预后不良的特性,通过介绍宫颈原位腺癌AIS与宫颈浸润性腺癌AC的关系,结合临床病例详细讲解临床漏诊的原因及警示征。建议重视宫颈管搔刮的指征,避免无指征的宫颈消融术,强调提高对AIS、AC的认识和警惕性,做到规范化诊疗。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关嵩青教授讲解了阴道镜报告的解读的专题报告。介绍CCNC《阴道镜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通过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临床病例的分享,详细讲解阴道镜检查的主要目标、注意事项、指征及总体评估,重视阴道镜下活检及宫颈管搔刮(ECC)的重要性,筛选出高危人群,进行精准干预,对我们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范余娟教授汇报了绝经后女性CINⅢ治疗后管理的专题报告。详细讲解绝经后女性CINⅢ诊治特殊性及治疗后随访,绝经后女性CINⅢ必须积极治疗,首选切除性手术治疗,不可以随访观察,治疗前要重视阴道壁评估,绝经后宫颈HSIL切除性治疗首先推荐LEEP,当高度怀疑微小浸润癌和AIS时优先选择CKC,切除治疗后仍需密切随访,以HPV为基础的检测持续随访至少25年。  深圳市人民医院张立杰教授讲解宫颈原位腺癌诊断要点的专题报告。通过学习宫颈解剖组织,结合WHO分类介绍宫颈腺性病变病理分类,重点讲解宫颈原位腺癌的特点。最后通过分享宫颈原位腺癌阴道镜病例,强调TCT和HPV联合筛查、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宫颈管搔刮、适时行诊断性锥切、若细胞学为AGC任何异常之处都要活检的方式,以提高宫颈原位腺癌的早诊断率,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初虹教授讲解了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激光治疗的专题报告。宫颈高级别病变是子宫颈癌的前驱病变,治疗方法有子宫颈切除性治疗和消融治疗。初教授详细讲解CO2激光治疗原理、必备条件、注意事项、并发症及复查随访,强调CO2激光治疗宫颈HSIL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治疗前需充分阴道镜检查排除宫颈管内病变,HPV转阴是重要评价标准。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激光治疗可保护宫颈,造福患者。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邓敏端教授分享了HPV不同感染状态的风险评估及临床管理的专题报告。介绍2019版ASCCP指南HPV分型管控,详细讲解HPV不同分型联合细胞学的风险评估及随访,强调不同病毒亚型感染的CINⅢ+风险差异很大,充分发挥风险评估这个工具的作用,高度重视对HPV16/18感染者的管理,对于组织学≤CINI者,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采取适度保守的措施,避免过度干预,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广东省人民医院钱德英教授讲述了阴道镜规范检查和质控的专题报告。介绍欧盟阴道镜质控标准,结合临床病例详细阐述阴道镜检查四个步骤(VASC):观察、判断、活检、关联。强调阴道镜在诊断中起着良好的判断作用,应在宫颈筛查异常者中应用。提高阴道镜检查准确性有利于宫颈筛查,应重视规范阴道镜操作,加强阴道镜医生的技术培训必不可少。  北京协和医院陈飞教授讲述了LEEP的操作规范与技巧的专题报告。介绍CKC、LEEP、LC三种不同宫颈锥切手术的概念、适应症及意义,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详细讲解LEEP的工作原理、操作步骤、优缺点、手术时间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总结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防治措施,重点强调宫颈LEEP术的操作依据一定是阴道镜检查,它就是灵魂、是指导。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李双教授讲解了以预后为导向的宫颈HSIL的临床诊疗策略抉择的专题报告。介绍宫颈HSIL病灶的诊断,详细讲解宫颈HSIL的临床诊疗管理原则及方案,总结宫颈阴道大范围HSIL(多起源)的处理,关于诊断性锥切术的应用,宫颈HSIL的物理治疗、观察随访。开启第二天的精彩讲座。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吴瑞芳教授分享了宫颈癌防控与信息化服务能力的专题报告。分析全球宫颈癌的疾病负担,消除宫颈癌作为全球一项公共卫生问题,指出宫颈癌防控的瓶颈问题,讲解信息化涉及宫颈癌防控的各环节,介绍信息化平台用于筛查的实践现状,共同构建宫颈癌无忧的未来,并提出对未来宫颈癌防控的展望。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黄燕宇教授讲解青年医生如何快速掌握阴道镜的规范应用的专题报告。通过介绍宫颈专科阴道镜医生的工作模式,建议青年医生首先打好理论基础,讲述阴道镜检查的原理、目的及重要性;其次理论指导实践,结合临床病例详细讲解阴道镜检查的规范操作流程,最后强调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积累经验,有理论的支持及实践经验的加持,才有底气给患者更合适的诊疗方案。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陈远群教授分享了HPV 疫苗需要关注的问题的专题报告。介绍人乳头瘤病毒(HPV)特性,讲述HPV 疫苗特点及分类,详细讲解疫苗不良反应和疫苗不良事件,分析我国HPV 疫苗接种现状,最后总结HPV疫苗接种剂量的变化以及疫苗上市后需关注的问题。疫苗之路慢慢兮,国人仍需上下而求索。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周晓华教授讲解了不同年龄阶段宫颈疾病筛查的诊治思考的专题报告。介绍宫颈上皮内病变的“新”、“旧”分类,结合国内外指南及中国专家共识,分别详细讲解<25岁年轻女性、育龄期女性及绝经后女性的宫颈筛查及诊疗方案,强调进行个体化诊疗。  闭幕式  最后,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主任余志英教授致闭幕辞,“2023年第四届阴道镜及宫颈疾病诊疗学术会议”圆满落幕。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本领域的知名授课专家16位,主持专家7位,同时也是继疫情之后首次全线下会议,来自不同医院专家学者们智慧与思维的碰撞、观点与理念的交融,内容精彩纷呈。会议的成功首先感谢授课专家们,前辈们将自身经验及学术成果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大家;其次感谢主持专家们的精彩主持;最后感谢所有参会专家的鼎力支持。期待我们明年再见!  主持人风采  为期一天半的会议中,会场里洋溢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参会者那一丝不苟的神情,让我们看到了医者惯有的严谨、务实,宫颈癌至今仍是妇科第一大恶性肿瘤,在座各位妇产科同道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幕后花絮  供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  发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康教育科

23/06 2022

第一届深圳市预防医学会代谢性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成功召开

  由深圳市预防医学会主办,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承办的深圳市预防医学会代谢性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2022年6月18日在深圳好日子假日酒店隆重举行,同时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学术研讨会。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公卫处处长张欣、深圳市预防医学会会长刘小立,秘书长胡增平,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内分泌代谢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宏,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深圳市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会长陆泽元以及专委会全体委员出席了这次盛会。大会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第一届深圳市预防医学会代谢性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成员,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阎德文当选第一届代谢性疾病防治专委会主任委员。成立仪式结束后,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学术活动,来自北京协和、上海瑞金、长沙湘雅二医院、广州中山大学等省内外的知名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盛会,就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流行、发病、预防、治疗、管理和临床研究等领域,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大会精彩纷呈,与会者纷纷表示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