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我院官方网站已启用新域名 www.szrch.com.cn, 当前页面将于 5 秒后自动跳转至新域名, 无需手动操作,请耐心等待。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交流

    投诉与建议

    0755-83366388-8898

    szeykefuzhongxin@163.com

    周一至周五

    8:30-12:00,14:00-17:00

    咨询与服务

    0755-83366388-8888

    周一至周日

    8:00-12:00,14:00-17:00

    联系地址

    总院:深圳市福田区笋岗西路3002号 黄木岗地铁站(7、14号线)13号出口

    龙华医院: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平安路西南侧

    服务时间

    门诊:周一至周日

    8:00-12:00,14:00-17:00

    急诊24小时

29/03 2021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第一季度全院质控专员培训大会 暨电子病历背景下医疗安全提升研讨会” 圆满召开!

  医疗安全与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持续提升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基础问题。贯彻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全面推进医疗质量持续提升,夯实院科两级医疗质量体系建设,加强医院内涵建设、能力建设,保障医疗安全,是医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在六级电子病历应用的背景下,更是对质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质控工作安排,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质控科2021年3月26日于外科楼负一楼学术报告厅组织召开“2021年第一季度全院质控专员培训大会暨电子病历背景下医疗安全提升研讨会”,同时进行大鹏医疗集团质控员远程视频培训。会议特邀请深圳市卫健委医管处副处长李冰、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医疗质量总监钟巧、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质控科科长刘天钊、深圳市儿童医院质控科科长邱宝明、南方科技大学医院院长助理丁娟、深圳市人民医院质控部孟瑜、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医务部高级经理徐俊、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质控科科长阳靖、深圳市康宁医院质控科科长许玉梅、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管理评价处处长施祥出席会议,并围绕“电子病历下医疗安全提升”主题进行研讨,我院院长聂国辉、党委书记徐勇、副院长熊建义、病案统计科主任刘莉出席会议,各部门相关人员及全院质控专员共147人参加会议,会议由质控科负责人朱伟民主任主持。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质控科负责人朱伟民主任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  (会议合影)  会议伊始,由熊建义副院长致欢迎辞,并宣读2020年度优秀质控科室及个人表彰文件,随后由李冰副处长、聂国辉院长、徐勇书记等进行颁奖。熊院长强调,医院发展的核心工作是医疗质量,质控工作相当于医疗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裁判员,发挥着督导、检查的作用。高水平医院建设背景下,对质控工作的广度、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强质控专员培训,推动院科两级质控体系建设;以智慧医院建设为契机,紧抓大数据管理,推动质控工作科学化、信息化发展。质控工作永远在路上!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熊建义副院长致欢迎辞)  (李冰副处长、聂国辉院长、徐勇党委书记等为2020年度优秀质控科室及个人颁奖)  优秀质控员代表创伤骨科黄俊锋医生发言。医院质控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形成多维度、日常化、信息化体系,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黄俊锋医生提出,质控工作应该是“鸡蛋里挑骨头”,不得一点马虎,细致的质控工作能使医疗服务更加安全有保障。一名合格的质控员应努力成为“服务型质控员”,认真尽职,改进提升。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优秀质控员代表创伤骨科黄俊锋医生发言)    随后,我院聂国辉院长致辞,对优秀科室及个人表示祝贺。聂院长强调,质控专员作为科室的骨干精英,作为医院新生代的中坚力量,肩负责任与重担,各位质控专员应认真学习总结,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平时的管理工作中,同时也要继续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创新,履职尽责,做好科室的质量管理,为我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贡献智慧和力量。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聂国辉院长致辞)    受邀参会的深圳市卫健委医管处李冰副处长发表讲话,她表示,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 年版)要求统计全评审周期的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安全监测数据,倾向于对过程数据的考核,质控员则承担着重要工作职责,希望二院进一步加强质控专员培训,夯实院科两级质控体系,打造深圳市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医学发展的样板、医学科学研究的样板。  (深圳市卫健委医管处李冰副处长发表讲话)    进入研讨会议环节,首先我院徐勇党委书记进行主题授课,他从宏观角度讲述电子病历与医疗安全两者的关系。电子病历具有医疗信息和数据的存储、结果管理、处方医嘱输入和管理、决策支持等多种功能,可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医疗保健质量和操作效率,但电子病历的体系不完整、使用不规范、安保漏洞等,会对患者隐私及患者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徐书记对患者医疗信息保护法律和问责机制、病历内容复制获查阅权限、电子病历修改的风险管理等问题进行详尽解析,并强调须提高临床医生对电子病历系统中患者安全特性的认识以及正确使用,加强电子病历严格保管,定期检视与电子病历相关的潜在安全危害,以减少危害、持续改进电子病历系统。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徐勇党委书记进行专题授课)  质控科朱伟民主任对2020年度质控工作进行总结,强调我院质控工作的目标是建设与高水平医院建设相适应的质控体系,并提出未来质控工作的重心是:风险防控、质量提升、文化塑造。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质控科负责人朱伟民主任进行专题授课)    病案统计室刘莉主任对2020年度DRG工作进行总结,对全院病历入组、CMI变化情况、RW分布情况以及各科室盈余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强调DRG办公室的重要性。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病案统计室刘莉主任进行专题授课)    深圳市人民医院质控部孟瑜老师代表杨超主任作“电子病历下核心制度的管理”主题发言。电子病历重视过程,是阶段性的、动态的“归档项目”,运行病历的时限节点则是考核部分医疗核心制度是否严格执行的重要界定点,对运行病历实行“归档”项目监控实际上也是对医疗核心制度及诊疗规范的监管。并通过数据强调电子病历核心医疗制度专项管理工作对提高病历书写质量、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深圳市人民医院质控部孟瑜老师进行专题授课)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丁娟院长助理以“病历书写与评价疑难探讨”为主题,进行专题授课,结合病历书写过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包括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三级查房行为与记录、电子病历修改等问题进行逐一讲解。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丁娟院长助理进行专题授课)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医务部徐俊高级经理以“知情同意管理”为主题,进行专题授课,从知情同意产生的渊源、法律规定、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知情同意管理三个部分详细讲述,强调医方与患方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得患方知悉病情、医疗方案、医疗风险,能够降低患方的预期,保护医方的医疗方案得以顺利的实施,并得到法律的保护。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医务部徐俊高级经理进行专题授课)    最后,质控科负责人朱伟民主任在总结发言中强调,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医疗服务的经常性保障工作,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医疗质控安全管理,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离不开一支有担当、高素质的质控队伍。在高水平医院建设契机下,电子病历普遍应用的背景下,对医院质控工作、质控队伍更应高标准、严要求,质控科在下一步工作中将进行电子病历医疗安全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病历书写与诊疗行为,力争使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全面提升临床管理效率及效果,为建设高水平医院添砖加瓦!

27/09 2021

粤港澳大湾区烧伤临床研究联盟成立大会成功举行

  会议现场  9月25日,粤港澳大湾区烧伤临床研究联盟成立大会在赣州市圆满举行。大会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创面修复分会、赣州市医学会主办,赣州市人民医院和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承办。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及承办单位相关科室人员近200人参加会议。  会上,赣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赖卫国,南昌大学一附院曾元临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积水潭医院孙永华教授及赣州市医学会陈东副会长分别致辞,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吴军教授发表视频致辞。随后,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郇京宁教授、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家源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光华教授分别为到场的大湾区烧伤临床研究联盟成员单位授牌并合影留念,宣布联盟正式成立。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吴军教授致辞  大湾区烧伤临床研究联盟成员单位合影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郇京宁教授  联盟成立大会上,郇京宁教授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烧伤临床研究联盟是以多中心临床研究为目的的联盟,以大湾区为起点,不断向周边及全国扩散,希望各个医院能加入到联盟中,把我们中国的烧伤资源资料,科学地归纳、总结,提出很好的循证医学证据,成文并发表到国外,从而提出我们中国对烧伤临床治疗全新的理念、认识、经验。  最后,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范锟铻主任连同孙永华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杨磊主任,以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荣新洲主任主持学术讲座。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围绕烧伤临床相关话题分三个场次进行学术交流,其中朱家源教授讲授“烧伤康复新体系的建立-迎接湾区新时代”、郇京宁教授讲授“烧伤休克复苏讨论”、曾元临副院长讲授“江西省创伤急救中心体系建设”。与会嘉宾认真聆听,学习记录全国专家们的宝贵经验。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科简介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深圳市重点医学发展专科,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学科、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重点资助科室。科室在2020年中国科技量值全国排名15,其中影响力全国第2;复旦排名华南区第5。现有病床 60 张,设有重症监护区、普通病区、整形美容病区及慢性创面修复区,共有医护人员 58人,专职科研人员15人。每年住院病人超千人,手术例次一千余台。  深圳二院烧伤整形科有稳定的技术体系、亚专业发展和部分全国领先技术,牵头多项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新药临床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项目,其国际化顶级学术团队包括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委吴军教授、副主委郇京宁教授(为全国唯一的“双主委”科室)、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David Herndon教授、英国皇家外科学会院士(Fellow)Naiem Moiemen教授、意大利维罗纳大学医学院Ubaldo Armato和Ilaria Dal Pra教授、美国医学生物工程院士院士Malcolm Xing。

03/11 2021

【深圳市二院】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五次手外科学学术会议圆满落幕

  2021年10月29-30日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承办,深圳市医学会创伤学分会,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协办的“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五次手外科学学术会议”在深圳市中洲圣廷苑酒店隆重举行。会议采取线上线下双模式进行,现场注册签到175人,线上直播参与人次8.18万人。  大会报到处大会现场线上直播间  10月30日,大会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李文翠教授主持开幕式,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熊建义教授、广东省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张子清教授、深圳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罗晓琼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劳杰教授先后致辞。  李文翠教授熊建义副院长张子清教授劳杰教授罗晓琼  开幕式后,国内首个显微外科专业英文版杂志《Clin Orthop Microsurg》创刊号发布会正式开始,发布会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汪华侨教授主持,中山一院显微创伤手外科首席专家刘小林教授为杂志致词,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第十届委员会主任委员顾立强教授浅谈《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传承创新与Clin Orthop Microsurg。  随后显微外科老前辈程国良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劳杰教授,中山一院(广州)期刊责任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小林教授,《中华显微外科杂志》4位创刊人的刘均墀、庞水发教授,深圳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晓琼女士,《中国临床解剖杂志》名誉主编徐达传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胡淇教授、广东省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主委张子清院长和编辑部主任汪华侨教授共同揭开COM杂志创刊号的面纱!全体参会人员一齐见证了COM杂志的诞生。  汪华侨教授刘小林教授顾立强教授发布会仪式  之后的学术讲座上,解放军原401医院程国良教授、上海华山医院副院长劳杰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庄永青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徐达传教授、中山大学张光明教授、南方医科大学欧阳均教授、中山大学汪华侨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胡琪教授、广东和平骨科医院黄东教授、广东省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张子清教授等27位海内外知名教授和省内各大医院手外科专家受邀为大会送上了精彩绝伦的专题报告。  程国良教授劳杰教授徐达传教授黄东教授张光明教授庄永青教授欧阳均教授张子清教授胡琪教授李文翠教授杨延军教授戚剑教授主会场部分授课专家  除主会场专题报告之外,下午的“创伤与基础分会场”、“护理分会场”同样精彩纷呈。护理会场还进行了优秀护理个案评比,邀请到了深圳市龙岗骨科医院的梁文仙护士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李旭春护士长、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郭洪娟护士长、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周陶护士长、龙华区人民医院的黄晓瑜护士长担任评委,最终来自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康健护士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吴诗诗护士凭借其精彩的护理个案分享取得了优秀护理个案评比的一等奖。  护理分会场一等奖颁奖仪式  同时在大会的前一天,也举办了青年医师创新思维病例大赛,由刘建全教授、吴祥教授担任主持人,庞水发教授、刘均墀教授、劳镇国教授、徐传达教授、黄东教授、张光明教授、戚剑教授、赵军教授、江吉勇教授、黄潮桐教授担任评委。在比赛现场,参赛选手们根据抽签顺序,依次上台分享了手外方面的创新病例。  刘均墀教授徐达传教授劳镇国教授庞水发教授黄东教授张光明教授戚剑教授黄潮桐教授赵军教授江吉勇教授刘建全教授吴祥教授  大赛现场学术氛围浓郁,大家充分展示了临床工作者对于学科创新实践的热情。最终来自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的张谊之医师与广州和平骨科医院的古欣庆医师凭借其优秀的创新病例获得了此次青年医师临床创新思维病例大赛的一等奖。  青年医师创新思维病例大赛现场一等奖颁奖现场  大会期间,还举办了手外科分会第五届第二次全体委员会暨青年委员换届副主任委员选举会议。会议由分会主任委员张子清教授主持并发表讲话,广东省医学会学会学术管理与组织管理部高晓一分管专员传达医学会最近文件精神并主持选举流程,指定中山大学戚剑教授为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并由全体青年委员投票选出了6名副主任委员。  全委会现场张子清教授主持高晓一分管专员讲话青年委员会副主委证书颁发环节  最后,张子清教授作大会总结致辞,对一贯关心、支持手外科学分会发展的广东省医学会和远道而来的专家、学会同仁及协办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李文翠主任团队对本次大会的精心筹备表示衷心感谢!张教授指出,将一如既往遵循学会制度,促进领域交流、扩大合作,多形式多方面多层次推动手外科理念、技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推动手外科人才滚动式培养,将积极充分发挥分会作用,推动广东省手外科事业再创辉煌!

27/11 2021

深圳二院运动医学团队 五大难题迎刃而解--让肩关节不再反复“脱轨”

  2021年 11月27日,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的肩关节运动医学大会—“China Live Shoulder Surgery 肩锋现场手术直播论坛”在深圳市中洲圣廷苑酒店顺利召开。此次运动医学论坛由第二人民医院主办,来自日本、北京、上海和全国20余家运动医学机构的100位大咖参与。大会围绕肩关节疾病的诊疗进行手术直播与深入的学术研讨,汇聚国内外运动医学领域的诸多大咖和青年才俊,共同探讨手术技巧和诊治理念,从而推动运动医学诊疗的进一步发展。  会议现场  手术直播  同时,酝酿了近3年,由全国各大运动医学机构leader参与的,陆伟教授领衔主编的《肩关节复发脱位弹性固定骨遮挡技术》一书也正式发布,该书详细阐述了肩关节脱位的病理、生物力学、组织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成果,详细描述了肩关节复发脱位Latarjet技术终极改良版--Lutarjet技术的发展与应用。(Lutajet— Limit Unique Coracoid osteotomy Latarjet 有限配对喙突截骨Latarjet技术。  《肩关节复发脱位弹性固定骨遮挡技术》发布现场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陆伟主任致辞  习惯性发作的肩关节脱位,让人痛不欲生  肩关节脱位是全身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深圳作为一个年轻人居多的城市,平均人口年龄仅30岁,且深圳人的运动人群占比较多,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肩关节脱位的患者也会偏多一些。肩关节脱位不可怕,可怕的是习惯性发作,由于肩关节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反复脱位伴有明显骨缺损的难治性肩关节复发脱位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陆伟主任表示,会出现这样的数据,是因为通常肩关节脱位后,虽然疼痛难忍,无法动弹,极其痛苦!但一旦复位疼痛感会马上缓解,这样患者往往会放弃进一步治疗的机会。等下次再脱位又再重复上面的过程……久而久之,就将简单的“肩关节脱位”发展成了“难治性肩关节复发脱位损伤”,通常“复发性肩关节脱位”患者会因为惧怕运动,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生活质量。  肩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存在5大技术难题  肩关节由骨组织及围绕其周围的软组织组成,肩关节脱位必然导致软组织撕裂、甚至骨折,肩关节完整性遭到破坏。此时,如果复位后不做任何处理,由于肩关节活动较多,25岁以下可能转化为反复脱位,因此肩关节脱位治疗防止复发一直是一个挑战!  学者们采用了长期固定防止脱位、电烙铁灼烧防止脱位、切开手术修复软组织治疗脱位、各种骨移植或移位治疗脱位等等不下上百种方法。 疗效一直有限,大部分患者难以完全恢复原来的运动。1954年,法国人M.Latarjet发明了将喙突+联合肌腱转位手术,取得巨大成功,该技术完美解决了肩关节脱位软组织缺陷的问题,成为难治性复发性肩关节脱位治疗的金标准,且一直沿用到现在。近70年来,世界上成千上万的患者因完全恢复了正常运动而欣喜若狂。2007年法国Laffose教授创造性地将Latarjet技术应该到关节镜领域,使该技术得到进一步升华。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患者数量越来越多,不可避免的发生一些问题,如该技术本身的螺钉固定物异常、该技术细节和学习曲线的要求较高,特别是2007年关节镜技术发明人Laffoe教授提出的5大技术难题:喙突截骨精准性、骨块放置位置的精准性、喙突穿肩胛下肌腱、术后螺钉并发症、术后骨块吸收,这使许多运动医学学者望而却步。  深圳二院运动医学团队集中攻关,全面突破5大技术难题  2013年积水潭医院姜春岩教授、北医三院崔国庆教授将关节镜下Latarjet引入中国,并逐渐开始在国内推广。在两位教授指导下,2013年以来,深圳二院运动医学团队针对区域患者众多的特点,在初步掌握临床各项技术后,组织了由来自哈佛大学、匹兹堡大学、霍普金斯大学、梅奥诊所,以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湘雅医院、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医学大学、汕头大学等20余人的团队,针对Laffose教授的5大技术难题,基于难治性肩关节复发脱位的病理生理改变、影像学观察、生物力学、组织学以及重要的临床技术改良进行了一系列临床、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全新创新的“有限配对喙突截骨改良Latarjet — Limit Unique Coracoid Osteotomy Latarjet— Lutarjet technique”技术 ,使该技术大大简化、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临床效果优异,无一例复发,全部患者恢复原来或更强的运动。  5年来学科带头人已经在新加坡、中国台湾、印度、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澳洲等地,以及全国70家医院推广应用,目前已完成手术超过500余例,发表包括国际顶级运动医学杂志在内的相关论文20余篇,临床水平、研究成果处于业界领先地位。2021年分别在德国柏林、美国圣地亚哥和中国积水潭医院举行的国际肩关节论坛上,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肩关节复发脱位弹性固定骨遮挡技术》一书正式发布  集本学科的多个研究成果结合Latarjet基本原理创新的“有限配对喙突截骨改良Latarjet”—( Limit Unique Coracoid Osteotomy Latarjet—Lutarjet technique) 技术完美解决了5大技术难题,使掌握中等肩关节镜技术的医生都能较从容、较好地完成该技术。希望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由我国全部各大顶尖运动医学机构参与的,由本学科主编的《肩关节复发脱位弹性固定骨遮挡技术》一书约50万字已经成书,今天正式发布。  《肩关节复发脱位弹性固定骨遮挡技术》书本封面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健康宣教科

03/11 2021

群贤毕至,凤翥“鹏”翔 ——国家级继教项目第三届“笔架山”创伤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赏鹏城初秋美景,览创伤学术进展。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中心、深圳市健康管理协会急诊与灾难应急专业委员会、深圳市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龙岗区急诊医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三届“笔架山”创伤高峰论坛于2021年10月29日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学术报告厅胜利召开。在前二届论坛基础上,今年的论坛以创伤早期精准评估与多学科救治为主题,来自国内、外创伤救治领域知名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深入交流创伤诊疗的经验和学术前沿进展,并针对创伤临床实际困惑和热点展开热烈讨论。本次论坛规模空前,线上+线下总参会人数达2000余人。  与会领导、嘉宾及专家合影  本次高峰论坛得到了深圳市卫健委、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汇集了创伤救治领域的诸多专家学者,其中有澳大利亚国家创伤研究中心 & Alfred医院创伤中心主任Mark Fitzgerald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八届副主任委员曾红科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主任、中国创伤联盟副主席张茂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副院长王彤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刘文兰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副主任、创伤骨科主任刘黎军主任,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科鲁延林主任,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杜波主任,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急诊外科主任范昭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吴京兰主任、急诊科主任舒敏主任,龙岗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兼龙岗区急诊医学会主任委员孙大勇教授。另外,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处刘辉副处长,深圳市急救中心周强主任、朱虹副主任、吴仍裕副主任,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聂国辉院长、熊建义副院长、医务部方智野主任、护理部谢小华主任、急诊科刘德红主任等领导、专家、学者也出席了本次论坛。来自深圳市内各兄弟单位及周边地市医院的急诊急救及创伤救治相关专科的医务人员积极参会,共襄盛举。  作为大会主席,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外科主任、院前急救科主任兼创伤中心副主任邓哲主任主持此次高峰论坛开幕式。邓哲主任首先对莅临现场的领导、专家和同仁表示感谢,随后向大家介绍了笔架山创伤高峰论坛的创立背景、发展历程和取得成效,并希望借助本次论坛,让与会者对创伤早期评估与救治的新理论、新知识、新进展有更多的了解和探讨。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邓哲主任主持会议  论坛伊始,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聂国辉院长致开幕辞,聂院长简单介绍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急诊科的发展历史,肯定了急诊科在创伤中心成立和运行过程中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聂院长表示,此次很荣幸能邀请到来自国内外创伤救治领域的著名专家,结合临床实践,围绕创伤急救的早期精准评估和多学科救治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推动创伤救治水平向更高目标发展。同时,希望把“笔架山创伤高峰论坛”打造成为专业学术品牌,为国内外同行提供高起点的交流平台,也为建设健康中国“深圳样板”提供更多标志性新成果。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聂国辉院长开幕致辞  随后,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处刘辉副处长上台致辞,刘处长首先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肯定,成功培育了骨科、神经外科、烧伤科及重症医学等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且这几大优势专科均与创伤救治密切相关。正因为在创伤救治方面有扎实的专科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救治经验,在历次深圳市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均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契合国家、省和市级文件精神和要求,医院高度重视卒中中心、创伤中心、胸痛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并连续三年投入专项资金。“五大中心”中,属创伤中心涉及专科最多、建设难度最大。作为深圳市创伤救治中心建设牵头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最后刘处长表示,希望笔架山创伤高峰论坛这一专业学术品牌能够永葆生机和活力,带动大湾区创伤救治水平持续进步,为国内同行提供务实与创新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健康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处刘辉副处长致辞  本次高峰论坛中,各位专家围绕“创伤早期精准评估与多学科救治的难点与困惑”的中心议题,就Advances in Traumatic Shock(创伤性休克诊疗进展)、综合性医院创伤救治能力的提高、损伤控制理念在多发骨折中的应用、严重烧烫伤的急诊评估与救治、严重创伤(危重症)微循环监测、颅脑损伤早期病情评价的分子指标及进展、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进展、创伤早期镇痛镇静及相关进展、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治研究进展、创伤中心建设与急诊外科技术、创伤相关致死性感染及血流动力不稳定型骨盆骨折ATLS救治策略等创伤救治实用临床专题进行了分享和探讨,并针对相关领域的学术进展进行了充分交流。在最后的专题讨论环节,以“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难点与困惑”为议题,各路专家学者从“晶体与胶体选择争议”以及“如何精准监测复苏效果”两个分专题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最后,大会主席邓哲主任对会议作了简要小结,宣布为期一天的高峰论坛圆满闭幕!  Mark Fitzgerald教授分享“创伤性休克诊疗进展”  张茂教授分享“综合性医院创伤救治能力的提高”  刘黎军主任分享“损伤控制理念在多发骨折中的应用”   鲁延林主任分享“严重烧烫伤的急诊评估与救治”  曾红科教授分享“严重创伤(危重症)微循环监测”  刘文兰教授分享“颅脑损伤早期病情评价的分子指标及进展”  王彤教授分享“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进展”  吴京兰主任分享“创伤早期镇静镇痛及相关进展”  孙大勇主任分享“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治研究进展”  杜波主任分享“创伤中心建设与急诊外科技术”  范昭主任分享“创伤相关致死性感染”  舒敏主任分享“血流动力不稳定型骨盆骨折ATLS救治策略”  与会嘉宾及专家现场讨论环节  通过成功举办此次笔架山创伤高峰论坛,针对创伤救治早期精准评估与救治领域的诸多课题和最新学术进展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探讨,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创伤规范救治和相关从业人员救治能力的提升,推动深圳及周边地市医务人员创伤救治高水平发展,从而使创伤患者能得到早期更加精准的诊治,为大湾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相信在国家、省及深圳市等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在深圳市及周边地区各大医院及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大湾区创伤救治质量和水平将会得到稳步提升,更好地为市民健康福祉保驾护航。

26/04 2021

2021第三届深圳可逆性痴呆与常压性脑积水学术研讨会圆满召开

  2021年4月23日-24日,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主办的“第三届深圳可逆性痴呆与常压性脑积水学术研讨会”圆满召开。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柯以铨教授、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候任主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郭英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任力杰教授担任大会特邀主席。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黄国栋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特邀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邢岩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影像科胡娜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毛仁玲教授、深圳市康宁医院老年科主任王永军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夏军主任、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陈婷教授等十余名讲者与会授课及联合门诊。参加会议的包括广东及全国各地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影像科专家共100余人,共同探讨可逆性痴呆与常压性脑积水的多学科诊疗工作。  聂国辉院长致辞并对“可逆性痴呆与常压性脑积水诊疗中心”的成绩做出肯定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聂国辉教授致辞并介绍了国内老年痴呆的诊疗形势以及面临的问题。新时代下,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慢病防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将慢病防控作为重要内容,强调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早诊断、早治疗。21世纪的中国,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逆转的经济社会常态现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也决定了未来一定是经济社会发展主动适应老龄化过程。于深圳而言,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积极探索,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治”。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根据学科优势,联合神经内科等学科,提前布局可逆性痴呆的诊疗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次大会特邀国内专家同道探讨可逆性痴呆及常压性脑积水的工作计划。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痴呆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在痴呆人群中,有部分患者是由常压性脑积水引起,这部分患者经过严格评估及筛查后可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因此,又称为“可逆性痴呆”。可逆性痴呆常见于老年人群,通常随着年龄增大患病率大幅度升高,该病容易误诊为老年痴呆、帕金森综合征,部分痴呆患者以精神障碍为首发表现。2019年4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联合神经内科、老年医学科、影像科成立了“深圳可逆性痴呆与常压性脑积水诊疗中心”,中心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如有此方面咨询需求,可前往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挂号咨询或电话咨询(深圳可逆性痴呆与常压性脑积水诊疗中心联合门诊预约:张医生,15889671265)。

19/04 2021

2021年国际腕关节论坛及操作坊暨第三届京港粤腕关节镜学习班圆满落幕

  为了提高全国各地医师同道腕关节外科技术的实用性操作,传播腕关节基础理论课程及腕关节新技术新理论,2021年4月16日-4月17日,由北京积水潭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联合主办,香港手外科医学会、亚太腕关节学会认证课程协办的“北京积水潭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手及腕关节损伤高峰论坛暨2021年国际腕关节论坛及操作坊暨第三届京港粤腕关节镜学习班”在深圳市圣廷苑酒店隆重举行。  本次大会不仅邀请到了全国各地手外科学教授现场授课,更是通过线上连接的方式邀请到了海外手外科权威教授发表专题讲话,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全程视频直播的新型会议模式,吸引了近百名全国手外科医生参加现场会议,网络平台上有六千余名学员在线参会,学科影响力辐射全国。  4月16日,北京积水潭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手及腕关节损伤高峰论坛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足踝外科手外科主任李文翠教授主持开幕式,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主任陈山林教授,广东省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张子清教授,亚太腕关节学会创会主席何百昌教授,欧洲(国际)腕关节镜学会创会主席C Mathoulin、深圳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晓琼女士、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深圳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王大平教授、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主任委员敖英芳教授先后进行欢迎致辞。  在专题演讲环节,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主任委员敖英芳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负责人陈山林教授,宁波市第六医院院长陈宏教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糜菁熠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主任医师刘波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闫辉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主任医师  朱槿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康复科主管技师王聪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足踝外科手外科主任李文翠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手外科教授Jeff Yao教授,欧洲(国际)腕关节镜学会创会主席C Mathoulin教授,亚太腕关节医学会创会主席何百昌教授,亚太腕关节医学会前任主席Greg Bain教授,世界腕关节镜学会前任主席Eva Baur教授,亚太腕关节医学会秘书长JY Lee教授,香港屯门医院顾问陈平德教授,香港手外科协会主席谢永廉教授,香港手外科学会副主席霍奂雯教授,亚太腕关节医学会现任主席Toshi Nakamura教授从多角度展示了腕关节镜的技术操作与实际的运用思考,同时针对各种临床疑难病例进行深化讨论。现场专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讨论气氛热烈,交流深入坦诚。  4月17日,第三届京港粤腕关节镜学习班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技能培训中心举行,学习班共分为基础课程与高级课程,针对技能水平不同的学员重点授课,专题演示,内容有腕关节镜手术演示、尸体标本操作两大环节,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高级,涵盖了腕关节镜相关的重要内容,课程设计精致,内容充实,为参加学习的学员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理论学习和实操机会。  当天学习班最重要的环节—尸体标本手术操作训练,分别由刘波教授、朱瑾教授、齐伟亚教授、竺枫教授、石海飞教授、盛伟教授、赵夏教授、赵喆教授八位国内腕关节镜领域的专家担任操作导师,手把手指导学员进行尸体标本的手术操作。学员们从基础到高级,对腕关节镜的入路、解剖结构、镜下操作、缝合修复等都得到了良好的训练,每个人都收获满满。  17日下午,本届学习班圆满结束,由李文翠教授代表主办单位为全体导师学员颁发证书。学习班全体导师均倾力指导,所有学员都收获颇丰。每年举办的腕关节镜学习班已然成为深圳二院足踝外科手外科的品牌特色,得到了全国同道的充分肯定与赞许。我们相信明年的第四届关节镜学习班会更加精彩。

15/12 2020

第二届广东省消化疾病高峰论坛学术会议圆满召开

22/12 2020

笔架山论坛大咖齐聚共话临床质谱和精准诊疗

01/12 2020

“保卫国之脊梁,你我同在路上” 第一届脊柱健康交流会圆满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