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交流

    投诉与建议

    0755-83366388-8898

    szeykefuzhongxin@163.com

    周一至周五

    8:30-12:00,14:00-17:00

    咨询与服务

    0755-83366388-8888

    周一至周日

    8:00-12:00,14:00-17:00

    联系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笋岗西路3002号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服务时间

    门诊:周一至周日

    8:00-12:00,14:00-17:00

    急诊24小时

13/09 2021

学科建设结硕果,年度盛会放异彩——第十七次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年会

    2021年9月10--12日,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承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协办的第十七次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年会在东莞成功举办。这是广东省神经外科学界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会,这届会议主题:尊师重道、薪火相传。会议内容涵盖神经肿瘤、脑血管病、创伤重症、神经功能、脊柱脊髓、神经护理等多个领域。在我院神经外科主任黄国栋教授的带领下,李维平教授、蒋太鹏教授、蔡晓东教授以及黄贤键、张猛、张秋生、宫崧峰、陈凡帆教授等各亚专业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成员受邀积极参会,充分展示了我院神经外科在广东省神经外科领域的活跃影响及学术地位。   各亚专业学科骨干大部分参会代表合影  本次大会开幕式经组委会评选,评选出最佳投稿奖与最佳组织奖,其中我院神经外科荣获最佳投稿奖与最佳组织奖双奖荣誉。本次会议我院神经外科共投稿95篇,居全省各医院投稿数量第一名(全省各医院共会议投稿621篇),充分展示了我院神经外科的学科建设在省内临床、科研等各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广东省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国营教授亲自颁奖。      神经外科主任黄国栋教授作为代表上台领奖  此次我院神经外科受邀参会专家中,主旨演讲主持2人次,分会场主持5人次,分会场演讲13人次,卫星会演讲1人次。发言内容涵盖神经肿瘤、脑血管病、内镜颅底、功能神经、神经创伤与重症、脊柱脊髓、神经护理等各神经外科亚专业,得到了组委会及全省同道的充分肯定与赞许。  李维平教授受邀担任主会场演讲主持  黄国栋教授受邀担任主会场和颅底内镜专场主持、受邀发言《基于鞍结节脑膜瘤生长方式的手术治疗策略分析》  黄贤键教授受邀发言《颅脑损伤脑脊液管理专家共识解读》、《脑脊液感染病原高通量检测在神经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蒋太鹏教授担任肿瘤专场主持  陈凡帆医师受邀发言《脑应用解剖指引的步骤性切除在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左大辉医师受邀发言《三脑室中后部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张猛教授受邀发言《颅内动脉瘤异常血流与形态的关系及破裂预测模型建立》  宫崧峰教授受邀发言《复合手术对颈内动脉慢性闭塞患者认知功能疗效的初步探索》  阳吉虎医师受邀发言《神经内镜鼻垂体瘤手术中正常垂体的鉴别与保护》  林海医师代表蔡晓东教授受邀发言《特发性震颤不同手术靶核团及手术方式之间手术有效性的对比研究》  张秋生教授受邀发言《椎间孔镜和经皮微通道显微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早期疗效对比》  张玛莉护士长担任护理专场主持  邹隽风医师受邀发言《脑出血术后脑脓肿破溃1例》  吴丹丹护士长担任护理专场主持  田碧波护师受邀发言《基于早期康复模式——10例神经重症亚低温治疗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  颜杰主管护师受邀发言《帕金森病深部电刺激术后神经精神症状及行为改变的横断面调查》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近年来蓬勃发展,获得了省内外神经外科同仁的一致认可,其专科排名全国百强,是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重点建设领军学科。2019年被广东省卫健委遴选为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2021年科室被批准国自然项目立项7项。在新百年新征程上,我们神经外科人将以“赶考”精神做好新时代答卷,全力推动我院神经外科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为我院高水平医院建设铸造新篇章!

27/07 2021

我院神经外科在广东省神经外科专业学术盛会大放异彩

  2021年7月23日至24日,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年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在举国同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这次广东省神经外科专业的学术盛会严格执行防疫常态化政策,参会的广东省神经外科同道超过500人。召开会议专题包括神经肿瘤、脑血管病、创伤重症和功能脊柱脊髓专业方向。会议期间进行了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专业组成立大会,包括神经肿瘤、脑血管病、功能与脊柱脊髓、创伤重症、毕业后教育和青年医师共6个专业组。在我院神经外科黄国栋主任带领下,李维平教授、伍健明教授、蔡晓东教授、黄贤键教授、张秋生教授、陈凡帆教授等6位专家受邀作会议主持和学术报告。黄国栋教授当选为神经肿瘤专业组组长,伍健明教授当选为脑血管病专业组副组长,黄贤键教授当选为创伤重症专业组副组长。另外蔡晓东教授、张猛教授、张秋生教授、宫崧峰教授、陈凡帆教授和高杰医师分别加入6个专业组,成为广东省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的中坚力量。     神经外科黄国栋主任当选为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肿瘤专业组组长  伍健明教授、黄贤键教授分别当选为脑血管病专业组和创伤重症专业组副组长  李维平教授受邀在主题报告会场担任主持  黄国栋教授受邀在主会场做主旨学术报告《侵袭性垂体瘤手术治疗策略分析》  伍健明教授受邀在脑血管病专题授课《复合手术在颈动脉慢性闭塞开通的应用》  蔡晓东教授受邀在功能专题授课《ROSA机器人和传统框架定位下STN-DBS的比较研究》(徐彬医师代讲)  黄贤键教授受邀在创伤重症专题授课《严重颅内感染的综合治疗》  张秋生教授受邀在脊柱脊髓专题授课《椎间孔镜和经皮微通道显微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早期疗效对比》  陈凡帆教授受邀在神经肿瘤专题授课《功能区脑胶质瘤的步骤性切除》

17/05 2021

2021年广东省医师协会血管病医师分会年会暨血管疾病学术研讨会

  深圳市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管外科科主任 朱国献教授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杨雷副院长致辞  广东省医师协会血管病医师分会主任委员范瑞新教授致辞      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常光其教授  深圳市医师协会会长,原深圳市中医院院长杨卓欣教授致辞  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原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耿庆山教授致辞  广东省医师协会会长,原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林曙光教授致辞    血管外科事业的发展是奠定在每一位血管外科人精湛的技艺、扎实的功底的基础之上的,未来,在广东省医师协会血管病医师分会平台上,在会长范瑞新教授的带领组织下,将会不断提高广东省血管病临床整体诊疗能力和水平,不忘初心,悬壶济世,为更多的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我国的血管外科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29/03 2021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第一季度全院质控专员培训大会 暨电子病历背景下医疗安全提升研讨会” 圆满召开!

  医疗安全与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持续提升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基础问题。贯彻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全面推进医疗质量持续提升,夯实院科两级医疗质量体系建设,加强医院内涵建设、能力建设,保障医疗安全,是医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在六级电子病历应用的背景下,更是对质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质控工作安排,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质控科2021年3月26日于外科楼负一楼学术报告厅组织召开“2021年第一季度全院质控专员培训大会暨电子病历背景下医疗安全提升研讨会”,同时进行大鹏医疗集团质控员远程视频培训。会议特邀请深圳市卫健委医管处副处长李冰、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医疗质量总监钟巧、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质控科科长刘天钊、深圳市儿童医院质控科科长邱宝明、南方科技大学医院院长助理丁娟、深圳市人民医院质控部孟瑜、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医务部高级经理徐俊、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质控科科长阳靖、深圳市康宁医院质控科科长许玉梅、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管理评价处处长施祥出席会议,并围绕“电子病历下医疗安全提升”主题进行研讨,我院院长聂国辉、党委书记徐勇、副院长熊建义、病案统计科主任刘莉出席会议,各部门相关人员及全院质控专员共147人参加会议,会议由质控科负责人朱伟民主任主持。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质控科负责人朱伟民主任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  (会议合影)  会议伊始,由熊建义副院长致欢迎辞,并宣读2020年度优秀质控科室及个人表彰文件,随后由李冰副处长、聂国辉院长、徐勇书记等进行颁奖。熊院长强调,医院发展的核心工作是医疗质量,质控工作相当于医疗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裁判员,发挥着督导、检查的作用。高水平医院建设背景下,对质控工作的广度、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强质控专员培训,推动院科两级质控体系建设;以智慧医院建设为契机,紧抓大数据管理,推动质控工作科学化、信息化发展。质控工作永远在路上!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熊建义副院长致欢迎辞)  (李冰副处长、聂国辉院长、徐勇党委书记等为2020年度优秀质控科室及个人颁奖)  优秀质控员代表创伤骨科黄俊锋医生发言。医院质控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形成多维度、日常化、信息化体系,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黄俊锋医生提出,质控工作应该是“鸡蛋里挑骨头”,不得一点马虎,细致的质控工作能使医疗服务更加安全有保障。一名合格的质控员应努力成为“服务型质控员”,认真尽职,改进提升。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优秀质控员代表创伤骨科黄俊锋医生发言)    随后,我院聂国辉院长致辞,对优秀科室及个人表示祝贺。聂院长强调,质控专员作为科室的骨干精英,作为医院新生代的中坚力量,肩负责任与重担,各位质控专员应认真学习总结,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平时的管理工作中,同时也要继续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创新,履职尽责,做好科室的质量管理,为我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贡献智慧和力量。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聂国辉院长致辞)    受邀参会的深圳市卫健委医管处李冰副处长发表讲话,她表示,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 年版)要求统计全评审周期的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安全监测数据,倾向于对过程数据的考核,质控员则承担着重要工作职责,希望二院进一步加强质控专员培训,夯实院科两级质控体系,打造深圳市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医学发展的样板、医学科学研究的样板。  (深圳市卫健委医管处李冰副处长发表讲话)    进入研讨会议环节,首先我院徐勇党委书记进行主题授课,他从宏观角度讲述电子病历与医疗安全两者的关系。电子病历具有医疗信息和数据的存储、结果管理、处方医嘱输入和管理、决策支持等多种功能,可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医疗保健质量和操作效率,但电子病历的体系不完整、使用不规范、安保漏洞等,会对患者隐私及患者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徐书记对患者医疗信息保护法律和问责机制、病历内容复制获查阅权限、电子病历修改的风险管理等问题进行详尽解析,并强调须提高临床医生对电子病历系统中患者安全特性的认识以及正确使用,加强电子病历严格保管,定期检视与电子病历相关的潜在安全危害,以减少危害、持续改进电子病历系统。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徐勇党委书记进行专题授课)  质控科朱伟民主任对2020年度质控工作进行总结,强调我院质控工作的目标是建设与高水平医院建设相适应的质控体系,并提出未来质控工作的重心是:风险防控、质量提升、文化塑造。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质控科负责人朱伟民主任进行专题授课)    病案统计室刘莉主任对2020年度DRG工作进行总结,对全院病历入组、CMI变化情况、RW分布情况以及各科室盈余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强调DRG办公室的重要性。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病案统计室刘莉主任进行专题授课)    深圳市人民医院质控部孟瑜老师代表杨超主任作“电子病历下核心制度的管理”主题发言。电子病历重视过程,是阶段性的、动态的“归档项目”,运行病历的时限节点则是考核部分医疗核心制度是否严格执行的重要界定点,对运行病历实行“归档”项目监控实际上也是对医疗核心制度及诊疗规范的监管。并通过数据强调电子病历核心医疗制度专项管理工作对提高病历书写质量、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深圳市人民医院质控部孟瑜老师进行专题授课)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丁娟院长助理以“病历书写与评价疑难探讨”为主题,进行专题授课,结合病历书写过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包括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三级查房行为与记录、电子病历修改等问题进行逐一讲解。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丁娟院长助理进行专题授课)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医务部徐俊高级经理以“知情同意管理”为主题,进行专题授课,从知情同意产生的渊源、法律规定、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知情同意管理三个部分详细讲述,强调医方与患方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得患方知悉病情、医疗方案、医疗风险,能够降低患方的预期,保护医方的医疗方案得以顺利的实施,并得到法律的保护。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医务部徐俊高级经理进行专题授课)    最后,质控科负责人朱伟民主任在总结发言中强调,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医疗服务的经常性保障工作,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医疗质控安全管理,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离不开一支有担当、高素质的质控队伍。在高水平医院建设契机下,电子病历普遍应用的背景下,对医院质控工作、质控队伍更应高标准、严要求,质控科在下一步工作中将进行电子病历医疗安全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病历书写与诊疗行为,力争使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全面提升临床管理效率及效果,为建设高水平医院添砖加瓦!

27/09 2021

粤港澳大湾区烧伤临床研究联盟成立大会成功举行

  会议现场  9月25日,粤港澳大湾区烧伤临床研究联盟成立大会在赣州市圆满举行。大会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创面修复分会、赣州市医学会主办,赣州市人民医院和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承办。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及承办单位相关科室人员近200人参加会议。  会上,赣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赖卫国,南昌大学一附院曾元临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积水潭医院孙永华教授及赣州市医学会陈东副会长分别致辞,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吴军教授发表视频致辞。随后,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郇京宁教授、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家源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光华教授分别为到场的大湾区烧伤临床研究联盟成员单位授牌并合影留念,宣布联盟正式成立。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吴军教授致辞  大湾区烧伤临床研究联盟成员单位合影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郇京宁教授  联盟成立大会上,郇京宁教授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烧伤临床研究联盟是以多中心临床研究为目的的联盟,以大湾区为起点,不断向周边及全国扩散,希望各个医院能加入到联盟中,把我们中国的烧伤资源资料,科学地归纳、总结,提出很好的循证医学证据,成文并发表到国外,从而提出我们中国对烧伤临床治疗全新的理念、认识、经验。  最后,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范锟铻主任连同孙永华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杨磊主任,以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荣新洲主任主持学术讲座。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围绕烧伤临床相关话题分三个场次进行学术交流,其中朱家源教授讲授“烧伤康复新体系的建立-迎接湾区新时代”、郇京宁教授讲授“烧伤休克复苏讨论”、曾元临副院长讲授“江西省创伤急救中心体系建设”。与会嘉宾认真聆听,学习记录全国专家们的宝贵经验。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科简介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深圳市重点医学发展专科,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学科、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重点资助科室。科室在2020年中国科技量值全国排名15,其中影响力全国第2;复旦排名华南区第5。现有病床 60 张,设有重症监护区、普通病区、整形美容病区及慢性创面修复区,共有医护人员 58人,专职科研人员15人。每年住院病人超千人,手术例次一千余台。  深圳二院烧伤整形科有稳定的技术体系、亚专业发展和部分全国领先技术,牵头多项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新药临床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项目,其国际化顶级学术团队包括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委吴军教授、副主委郇京宁教授(为全国唯一的“双主委”科室)、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David Herndon教授、英国皇家外科学会院士(Fellow)Naiem Moiemen教授、意大利维罗纳大学医学院Ubaldo Armato和Ilaria Dal Pra教授、美国医学生物工程院士院士Malcolm Xing。

15/10 2021

【以人为本,恒守初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举办“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照护”主题讲座

  为进一步贯彻“健康中国2030”战略部署,紧跟我院建设“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的步伐,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由我院护理部牵头于10月15日下午在外科大楼负一楼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照护”主题讲座。本次主题讲座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龚敏副主任担任主持,徐勇党委书记、熊建义副院长、护理部谢小华主任、护理部龚敏副主任、本部及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各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出席此次会议。    会议伊始,护理部副主任龚敏主持,她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模式的转变以及个人保健意识的增强,让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有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值,而护士是接触患者最多的群体,护理的温度直接影响患者的就医感受,人文思想应贯彻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我院长久以来一直重视对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对生命敬畏,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展现职业价值。      随后,护理部谢小华主任就接下来将在全院开展“《病患照护》阅读征文暨分享活动”发布实施方案,院本部及大鹏新区健康医疗集团全体护士、助理护士、规范化培训生学员,导医等都应积极参与。她表示,提升人文关怀能力不止表现在口头上,更应该体现在行动上,职业精神是从事护理工作最应具备的精神、能力和自觉。希望通过此次会议的举办及征文活动的开展,从新护士的培养入手,实现护理职业精神的传承与引领,建立护士的稳定的职业心态,唤醒每个人内在的成长能力。    接着,熊建义副院长发表致辞,他指出,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以及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强,现代化医院建设不仅需要完善硬件设施、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更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感受和精神需求。打造一个温暖舒适、体现人文关怀,让患者感到安全、可信赖的医院,是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形成自身核心优势的关键。于临床工作而言,需要每个医护人员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及沟通交流能力;于医院整体而言,需要紧跟国家医疗体系改革的步伐,不断优化自身制度管理流程,从方方面面做起,保证医疗卫生安全,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    院党委书记徐勇教授进行“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照护与价值医疗”主题讲座,首先,为大家详细讲述以病人为中心的照护八原则,即1)尊重病人的选择;2)实施协作、整合医疗;3)知情同意和健康教育;4)身体舒适;5)情感支持;6)家人和朋友的参与;7)照护的连续性和过渡;8)照护的可及性。其次,讲述医疗照护的伦理原则:自主性原则、不伤害原则、公平性原则、获益性原则等方面,并结合临床案例,深入浅出地从不同角度与参会人员交流分享。  他指出,医疗是健康和照护的有机会结合,医务人员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更应关注到患者情绪反应引起的生理紊乱,年轻医务人员或许掌握很多疾病机制的知识,却缺乏对病人“照护”的能力,一名优秀的临床医务人员最重要的品质是对人性的关注,治疗病人的关键在于关爱病人。以病人为中心,秉承“自主、不伤害、公平、获益”的医疗照护原则,不断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在做医疗护理临床工作的同时更应努力成为一名大医。最后,向与会者讲述价值医疗概论,价值医疗国内外趋势,强调价值医疗本质是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促进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的健康状态,患者的价值才是价值医疗核心目标,为病人创造价值才是核心任务,并明确指出医院实施价值医疗的路径等,与会者聚精会神聆听,纷纷表示收获良多。  最后,龚敏副主任总结发言,护理文化建设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此次会议探讨了人文关怀的临床意义,分享了“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照护的实践思路,对促进人文关怀理念在临床工作深入融入具有积极意义,在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文化驱动,让护理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生命因关怀而精彩,世界因人文而璀璨。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院将继续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促进人文关怀理念在临床的渗透可视化,切实优化老百姓就诊体验,提升就诊品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就医体验,为健康中国、健康强省贡献力量!

03/11 2021

【深圳市二院】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五次手外科学学术会议圆满落幕

  2021年10月29-30日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承办,深圳市医学会创伤学分会,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协办的“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五次手外科学学术会议”在深圳市中洲圣廷苑酒店隆重举行。会议采取线上线下双模式进行,现场注册签到175人,线上直播参与人次8.18万人。  大会报到处大会现场线上直播间  10月30日,大会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李文翠教授主持开幕式,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熊建义教授、广东省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张子清教授、深圳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罗晓琼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劳杰教授先后致辞。  李文翠教授熊建义副院长张子清教授劳杰教授罗晓琼  开幕式后,国内首个显微外科专业英文版杂志《Clin Orthop Microsurg》创刊号发布会正式开始,发布会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汪华侨教授主持,中山一院显微创伤手外科首席专家刘小林教授为杂志致词,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第十届委员会主任委员顾立强教授浅谈《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传承创新与Clin Orthop Microsurg。  随后显微外科老前辈程国良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劳杰教授,中山一院(广州)期刊责任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小林教授,《中华显微外科杂志》4位创刊人的刘均墀、庞水发教授,深圳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晓琼女士,《中国临床解剖杂志》名誉主编徐达传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胡淇教授、广东省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主委张子清院长和编辑部主任汪华侨教授共同揭开COM杂志创刊号的面纱!全体参会人员一齐见证了COM杂志的诞生。  汪华侨教授刘小林教授顾立强教授发布会仪式  之后的学术讲座上,解放军原401医院程国良教授、上海华山医院副院长劳杰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庄永青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徐达传教授、中山大学张光明教授、南方医科大学欧阳均教授、中山大学汪华侨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胡琪教授、广东和平骨科医院黄东教授、广东省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张子清教授等27位海内外知名教授和省内各大医院手外科专家受邀为大会送上了精彩绝伦的专题报告。  程国良教授劳杰教授徐达传教授黄东教授张光明教授庄永青教授欧阳均教授张子清教授胡琪教授李文翠教授杨延军教授戚剑教授主会场部分授课专家  除主会场专题报告之外,下午的“创伤与基础分会场”、“护理分会场”同样精彩纷呈。护理会场还进行了优秀护理个案评比,邀请到了深圳市龙岗骨科医院的梁文仙护士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李旭春护士长、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郭洪娟护士长、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周陶护士长、龙华区人民医院的黄晓瑜护士长担任评委,最终来自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康健护士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吴诗诗护士凭借其精彩的护理个案分享取得了优秀护理个案评比的一等奖。  护理分会场一等奖颁奖仪式  同时在大会的前一天,也举办了青年医师创新思维病例大赛,由刘建全教授、吴祥教授担任主持人,庞水发教授、刘均墀教授、劳镇国教授、徐传达教授、黄东教授、张光明教授、戚剑教授、赵军教授、江吉勇教授、黄潮桐教授担任评委。在比赛现场,参赛选手们根据抽签顺序,依次上台分享了手外方面的创新病例。  刘均墀教授徐达传教授劳镇国教授庞水发教授黄东教授张光明教授戚剑教授黄潮桐教授赵军教授江吉勇教授刘建全教授吴祥教授  大赛现场学术氛围浓郁,大家充分展示了临床工作者对于学科创新实践的热情。最终来自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的张谊之医师与广州和平骨科医院的古欣庆医师凭借其优秀的创新病例获得了此次青年医师临床创新思维病例大赛的一等奖。  青年医师创新思维病例大赛现场一等奖颁奖现场  大会期间,还举办了手外科分会第五届第二次全体委员会暨青年委员换届副主任委员选举会议。会议由分会主任委员张子清教授主持并发表讲话,广东省医学会学会学术管理与组织管理部高晓一分管专员传达医学会最近文件精神并主持选举流程,指定中山大学戚剑教授为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并由全体青年委员投票选出了6名副主任委员。  全委会现场张子清教授主持高晓一分管专员讲话青年委员会副主委证书颁发环节  最后,张子清教授作大会总结致辞,对一贯关心、支持手外科学分会发展的广东省医学会和远道而来的专家、学会同仁及协办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李文翠主任团队对本次大会的精心筹备表示衷心感谢!张教授指出,将一如既往遵循学会制度,促进领域交流、扩大合作,多形式多方面多层次推动手外科理念、技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推动手外科人才滚动式培养,将积极充分发挥分会作用,推动广东省手外科事业再创辉煌!

27/11 2021

深圳二院运动医学团队 五大难题迎刃而解--让肩关节不再反复“脱轨”

  2021年 11月27日,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的肩关节运动医学大会—“China Live Shoulder Surgery 肩锋现场手术直播论坛”在深圳市中洲圣廷苑酒店顺利召开。此次运动医学论坛由第二人民医院主办,来自日本、北京、上海和全国20余家运动医学机构的100位大咖参与。大会围绕肩关节疾病的诊疗进行手术直播与深入的学术研讨,汇聚国内外运动医学领域的诸多大咖和青年才俊,共同探讨手术技巧和诊治理念,从而推动运动医学诊疗的进一步发展。  会议现场  手术直播  同时,酝酿了近3年,由全国各大运动医学机构leader参与的,陆伟教授领衔主编的《肩关节复发脱位弹性固定骨遮挡技术》一书也正式发布,该书详细阐述了肩关节脱位的病理、生物力学、组织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成果,详细描述了肩关节复发脱位Latarjet技术终极改良版--Lutarjet技术的发展与应用。(Lutajet— Limit Unique Coracoid osteotomy Latarjet 有限配对喙突截骨Latarjet技术。  《肩关节复发脱位弹性固定骨遮挡技术》发布现场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陆伟主任致辞  习惯性发作的肩关节脱位,让人痛不欲生  肩关节脱位是全身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深圳作为一个年轻人居多的城市,平均人口年龄仅30岁,且深圳人的运动人群占比较多,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肩关节脱位的患者也会偏多一些。肩关节脱位不可怕,可怕的是习惯性发作,由于肩关节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反复脱位伴有明显骨缺损的难治性肩关节复发脱位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陆伟主任表示,会出现这样的数据,是因为通常肩关节脱位后,虽然疼痛难忍,无法动弹,极其痛苦!但一旦复位疼痛感会马上缓解,这样患者往往会放弃进一步治疗的机会。等下次再脱位又再重复上面的过程……久而久之,就将简单的“肩关节脱位”发展成了“难治性肩关节复发脱位损伤”,通常“复发性肩关节脱位”患者会因为惧怕运动,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生活质量。  肩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存在5大技术难题  肩关节由骨组织及围绕其周围的软组织组成,肩关节脱位必然导致软组织撕裂、甚至骨折,肩关节完整性遭到破坏。此时,如果复位后不做任何处理,由于肩关节活动较多,25岁以下可能转化为反复脱位,因此肩关节脱位治疗防止复发一直是一个挑战!  学者们采用了长期固定防止脱位、电烙铁灼烧防止脱位、切开手术修复软组织治疗脱位、各种骨移植或移位治疗脱位等等不下上百种方法。 疗效一直有限,大部分患者难以完全恢复原来的运动。1954年,法国人M.Latarjet发明了将喙突+联合肌腱转位手术,取得巨大成功,该技术完美解决了肩关节脱位软组织缺陷的问题,成为难治性复发性肩关节脱位治疗的金标准,且一直沿用到现在。近70年来,世界上成千上万的患者因完全恢复了正常运动而欣喜若狂。2007年法国Laffose教授创造性地将Latarjet技术应该到关节镜领域,使该技术得到进一步升华。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患者数量越来越多,不可避免的发生一些问题,如该技术本身的螺钉固定物异常、该技术细节和学习曲线的要求较高,特别是2007年关节镜技术发明人Laffoe教授提出的5大技术难题:喙突截骨精准性、骨块放置位置的精准性、喙突穿肩胛下肌腱、术后螺钉并发症、术后骨块吸收,这使许多运动医学学者望而却步。  深圳二院运动医学团队集中攻关,全面突破5大技术难题  2013年积水潭医院姜春岩教授、北医三院崔国庆教授将关节镜下Latarjet引入中国,并逐渐开始在国内推广。在两位教授指导下,2013年以来,深圳二院运动医学团队针对区域患者众多的特点,在初步掌握临床各项技术后,组织了由来自哈佛大学、匹兹堡大学、霍普金斯大学、梅奥诊所,以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湘雅医院、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医学大学、汕头大学等20余人的团队,针对Laffose教授的5大技术难题,基于难治性肩关节复发脱位的病理生理改变、影像学观察、生物力学、组织学以及重要的临床技术改良进行了一系列临床、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全新创新的“有限配对喙突截骨改良Latarjet — Limit Unique Coracoid Osteotomy Latarjet— Lutarjet technique”技术 ,使该技术大大简化、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临床效果优异,无一例复发,全部患者恢复原来或更强的运动。  5年来学科带头人已经在新加坡、中国台湾、印度、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澳洲等地,以及全国70家医院推广应用,目前已完成手术超过500余例,发表包括国际顶级运动医学杂志在内的相关论文20余篇,临床水平、研究成果处于业界领先地位。2021年分别在德国柏林、美国圣地亚哥和中国积水潭医院举行的国际肩关节论坛上,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肩关节复发脱位弹性固定骨遮挡技术》一书正式发布  集本学科的多个研究成果结合Latarjet基本原理创新的“有限配对喙突截骨改良Latarjet”—( Limit Unique Coracoid Osteotomy Latarjet—Lutarjet technique) 技术完美解决了5大技术难题,使掌握中等肩关节镜技术的医生都能较从容、较好地完成该技术。希望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由我国全部各大顶尖运动医学机构参与的,由本学科主编的《肩关节复发脱位弹性固定骨遮挡技术》一书约50万字已经成书,今天正式发布。  《肩关节复发脱位弹性固定骨遮挡技术》书本封面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健康宣教科

31/12 2021

第六届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变态反应性疾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成功举办

12月28日,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分会主办、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承办的“第六届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变态反应性疾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在深圳市圣廷苑酒店圆满成功举办,线上和线下共 300余人参会。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分会主委、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吴文中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聂国辉教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立昌教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秘书长洪铭范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精彩致辞。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副校长、2021年国家自然二等奖获得者、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张福仁教授,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皮肤科主任杨慧兰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睢道顺教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呼吸内科李延红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苗北平教授,深圳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杨玉峰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吴文中教授进行了大会演讲。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钟绮丽教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刘晓明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房思宁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张敏教授、深圳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潘宏光教授、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科杨帆教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梁燕华教授、深圳市儿童医院皮肤科李萍教授,先后进行了精彩主持。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陈宏翔教授、中山大学第八医院王京教授、深圳大学华南医院孙仁山教授进行了讨论、点评和总结。会议吸引了众多同道参会交流,学习气氛热烈,收获满满。(大会现场)下午18时许,会议在深圳市圣廷苑酒店四季厅正式拉开帷幕。首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学会主任委员、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吴文中教授主持开幕式,欢迎授课专家莅临指导,希望借此盛会,与各位同道共同分享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经验,学习疾病的最新进展,并对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大会主席吴文中教授主持开幕式)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聂国辉教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立昌教授先后致辞,热烈欢迎深圳市变态反应同道齐聚学界盛会,探讨交流变态反应领域最新诊疗进展,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由于疫情原因不能前往会议现场的广东省中西结合学会秘书长洪铭范教授为本次会议进行了视频致辞,对深圳变态反应分会进行了热情鼓励,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指导,预祝大会圆满成功。(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聂国辉教授致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立昌教授致辞)首先讲课的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张福仁教授,线上分享了慢性皮肤感染诊疗新思路以及皮肤病专科联盟转诊病例分享。(张福仁教授演讲)随后,深圳市医师协会变态反应专委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李延红教授与我们探讨过敏性哮喘的诊断与治疗,并分享了生物制剂在哮喘治疗中的使用经验。(李延红教授演讲)美国头颈外科协会会员、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苗北平教授,讲授《变应性鼻炎诊疗进展》。(苗北平教授演讲)广东省保健协会皮肤保健与美容分会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眭道顺教授分享荨麻疹的诊疗新进展。(眭道顺教授演讲)深圳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杨玉峰教授,分享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诊疗。(杨玉峰教授演讲)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分会主委、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吴文中教授对《青少年AD的治疗策略与分享》进行了讲解。(吴文中教授演讲)广东省整形美容协会皮肤美容分会主任委员、南部战区总医院皮肤科主任杨慧兰教授分享了干性皮肤与特应性皮炎的防治。(杨慧兰教授演讲)会议最后,深圳市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李萍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常务副院长陈宏翔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皮肤科主任王京教授、深圳大学华南医院孙仁山教授对整个学术讲座进行了精彩总结和点评。变态反应(过敏)性疾病是常见病也是难治病,病因机制复杂。为了顺应时代潮流,紧跟世界科学前沿,今天开展皮肤科、呼吸科、耳鼻喉科、小儿科、中医科等变态反应及免疫相关学科医务人员共同参与的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变态反应性疾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学术交流大会,就恰逢其时、时不我待!此次学术盛会受到各位专家和与会者的高度赞扬和评价,让我们期待下一届更加精彩!供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

03/11 2021

群贤毕至,凤翥“鹏”翔 ——国家级继教项目第三届“笔架山”创伤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赏鹏城初秋美景,览创伤学术进展。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中心、深圳市健康管理协会急诊与灾难应急专业委员会、深圳市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龙岗区急诊医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三届“笔架山”创伤高峰论坛于2021年10月29日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学术报告厅胜利召开。在前二届论坛基础上,今年的论坛以创伤早期精准评估与多学科救治为主题,来自国内、外创伤救治领域知名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深入交流创伤诊疗的经验和学术前沿进展,并针对创伤临床实际困惑和热点展开热烈讨论。本次论坛规模空前,线上+线下总参会人数达2000余人。  与会领导、嘉宾及专家合影  本次高峰论坛得到了深圳市卫健委、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汇集了创伤救治领域的诸多专家学者,其中有澳大利亚国家创伤研究中心 & Alfred医院创伤中心主任Mark Fitzgerald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八届副主任委员曾红科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主任、中国创伤联盟副主席张茂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副院长王彤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刘文兰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副主任、创伤骨科主任刘黎军主任,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科鲁延林主任,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杜波主任,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急诊外科主任范昭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吴京兰主任、急诊科主任舒敏主任,龙岗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兼龙岗区急诊医学会主任委员孙大勇教授。另外,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处刘辉副处长,深圳市急救中心周强主任、朱虹副主任、吴仍裕副主任,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聂国辉院长、熊建义副院长、医务部方智野主任、护理部谢小华主任、急诊科刘德红主任等领导、专家、学者也出席了本次论坛。来自深圳市内各兄弟单位及周边地市医院的急诊急救及创伤救治相关专科的医务人员积极参会,共襄盛举。  作为大会主席,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外科主任、院前急救科主任兼创伤中心副主任邓哲主任主持此次高峰论坛开幕式。邓哲主任首先对莅临现场的领导、专家和同仁表示感谢,随后向大家介绍了笔架山创伤高峰论坛的创立背景、发展历程和取得成效,并希望借助本次论坛,让与会者对创伤早期评估与救治的新理论、新知识、新进展有更多的了解和探讨。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邓哲主任主持会议  论坛伊始,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聂国辉院长致开幕辞,聂院长简单介绍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急诊科的发展历史,肯定了急诊科在创伤中心成立和运行过程中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聂院长表示,此次很荣幸能邀请到来自国内外创伤救治领域的著名专家,结合临床实践,围绕创伤急救的早期精准评估和多学科救治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推动创伤救治水平向更高目标发展。同时,希望把“笔架山创伤高峰论坛”打造成为专业学术品牌,为国内外同行提供高起点的交流平台,也为建设健康中国“深圳样板”提供更多标志性新成果。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聂国辉院长开幕致辞  随后,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处刘辉副处长上台致辞,刘处长首先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肯定,成功培育了骨科、神经外科、烧伤科及重症医学等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且这几大优势专科均与创伤救治密切相关。正因为在创伤救治方面有扎实的专科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救治经验,在历次深圳市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均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契合国家、省和市级文件精神和要求,医院高度重视卒中中心、创伤中心、胸痛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并连续三年投入专项资金。“五大中心”中,属创伤中心涉及专科最多、建设难度最大。作为深圳市创伤救治中心建设牵头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最后刘处长表示,希望笔架山创伤高峰论坛这一专业学术品牌能够永葆生机和活力,带动大湾区创伤救治水平持续进步,为国内同行提供务实与创新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健康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处刘辉副处长致辞  本次高峰论坛中,各位专家围绕“创伤早期精准评估与多学科救治的难点与困惑”的中心议题,就Advances in Traumatic Shock(创伤性休克诊疗进展)、综合性医院创伤救治能力的提高、损伤控制理念在多发骨折中的应用、严重烧烫伤的急诊评估与救治、严重创伤(危重症)微循环监测、颅脑损伤早期病情评价的分子指标及进展、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进展、创伤早期镇痛镇静及相关进展、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治研究进展、创伤中心建设与急诊外科技术、创伤相关致死性感染及血流动力不稳定型骨盆骨折ATLS救治策略等创伤救治实用临床专题进行了分享和探讨,并针对相关领域的学术进展进行了充分交流。在最后的专题讨论环节,以“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难点与困惑”为议题,各路专家学者从“晶体与胶体选择争议”以及“如何精准监测复苏效果”两个分专题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最后,大会主席邓哲主任对会议作了简要小结,宣布为期一天的高峰论坛圆满闭幕!  Mark Fitzgerald教授分享“创伤性休克诊疗进展”  张茂教授分享“综合性医院创伤救治能力的提高”  刘黎军主任分享“损伤控制理念在多发骨折中的应用”   鲁延林主任分享“严重烧烫伤的急诊评估与救治”  曾红科教授分享“严重创伤(危重症)微循环监测”  刘文兰教授分享“颅脑损伤早期病情评价的分子指标及进展”  王彤教授分享“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进展”  吴京兰主任分享“创伤早期镇静镇痛及相关进展”  孙大勇主任分享“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治研究进展”  杜波主任分享“创伤中心建设与急诊外科技术”  范昭主任分享“创伤相关致死性感染”  舒敏主任分享“血流动力不稳定型骨盆骨折ATLS救治策略”  与会嘉宾及专家现场讨论环节  通过成功举办此次笔架山创伤高峰论坛,针对创伤救治早期精准评估与救治领域的诸多课题和最新学术进展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探讨,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创伤规范救治和相关从业人员救治能力的提升,推动深圳及周边地市医务人员创伤救治高水平发展,从而使创伤患者能得到早期更加精准的诊治,为大湾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相信在国家、省及深圳市等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在深圳市及周边地区各大医院及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大湾区创伤救治质量和水平将会得到稳步提升,更好地为市民健康福祉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