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交流

    投诉与建议

    0755-83366388-8898

    szeykefuzhongxin@163.com

    周一至周五

    8:30-12:00,14:00-17:00

    咨询与服务

    0755-83366388-8888

    周一至周日

    8:00-12:00,14:00-17:00

    联系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笋岗西路3002号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服务时间

    门诊:周一至周日

    8:00-12:00,14:00-17:00

    急诊24小时

03/04 2025

比利时安特卫普应用与艺术大学专家一行来院访问交流

  2025年4月2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比利时安特卫普应用与艺术大学举办学术交流会。此次会议由深圳大学医学部牵头,我院精心组织。比利时安特卫普应用与艺术大学护理系主任Eva Van Der Linden教授、职业治疗系主任Joke Raats教授及中国区协调员Yan Lou老师,在深圳大学医学部裘奚晨卉助理教授陪同下访问我院。  我院对此次交流活动高度重视,副院长朱伟民、护理部负责人于从、康复科治疗部主任龙建军等4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杨花峰护士长主持,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朱伟民副院长代表医院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对远道而来的国际专家表示诚挚的欢迎。他深入介绍了医院的发展现状,回顾了医院一路走来的辉煌历程,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规划。他指出,2024年市二医院龙华医院已正式启用,2025年还将开设专注康复医学的市二医院大鹏医院。目前,医院正实施“一院多区”的发展模式,希望通过与安特卫普应用与艺术大学专家的学术交流,共同探索跨文化护理教育的创新之路。  随后,Eva Van Der Linden教授和Joke Raats教授分别就学校在护理与职业治疗领域的优势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交流会结束后,比利时专家一行参观了老年医学科。老年医学科分享老年护理、安宁疗护和生前预嘱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还深入分析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专家们认真倾听,不时提问,对我院在老年护理领域的专业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  同时,比利时专家还参观了我院康复科治疗区,向他们展示了我院先进的康复治疗设备以及国内领先的康复治疗方案。并全面展示了康复医学科的建设成果,包括团队建设、治疗方法以及患者康复案例等,比利时专家对我院在康复领域的成就表示高度认可。  最后,比利时专家参观了医院院史馆。在院史馆中,向他们介绍了医院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规划。我院首创并全国推广的“卒中地图”引起了专家们的浓厚兴趣,他们纷纷驻足观看,详细询问相关情况,并对这一创新举措表示赞赏。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将以此为契机,通过学术交流,以科技创新赋能医疗实践,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供稿:护理部审核:医院办公室发布:医院办公室

24/03 2025

热烈祝贺2025年第三届湾区皮肤健康论坛成功举办!

  3月22日,2025年第三届湾区皮肤健康论坛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举行。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皮肤科及皮肤美容相关领域的医护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皮肤健康管理、皮肤医美、皮肤免疫及毛发、皮肤皮外及治疗等前沿话题。  医学的进步离不开开放共享的学术生态,更离不开每一位医学工作者同仁的躬身实践。  此次会议大家畅所欲言、互通有无,共同探索皮肤健康领域的未来蓝图。  未来,湾区皮肤健康论坛将继续秉承“创新、合作、发展”的理念,推动皮肤科领域的学术进步与临床实践,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供稿:皮肤科  审核:健康宣教科发布:医院办公室

01/01 2025

U医公益行全国性大型系列公益活动(第十五期)深圳龙华站暨2024年深圳泌尿系结石诊疗新技术学术研讨会

  U医公益行全国性大型系列公益活动(第十五期)于2024年12月29日与全国71个分站点同步拉开序幕,主站点设在河南开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梅红兵教授担任分站点深圳龙华站牵头人,特邀深圳多位知名专家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龙华医院开展学术讲座、健康科普、义诊咨询等系列公益活动。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龙华医院于2024年12月12日正式启用。龙华医院坐落于龙华区鹭湖科技文化片区核心区,比邻“鹭湖四馆”——龙华区图书馆、群艺馆、大剧院和科技馆,周边配套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医院按照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占地面积5.6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59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500张,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  观看主会场开幕式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黄健教授在主站点开幕式上致辞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张旭院士在主站点开幕式上致辞  龙华站开幕式  开幕式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吴建挺副主任医师主持,介绍参会领导与专家并表达衷心感谢。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U医公益行”深圳龙华站牵头人梅红兵教授致辞,“U医公益行”活动自发起以来,始终坚持“关注泌尿健康,关爱泌尿病人,为爱携手同行”的宗旨,致力于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宣传普及泌尿健康保健知识,增进群众自主健康能力。同时,今天还举办2024年深圳泌尿系结石诊疗新技术学术研讨会,我们将对泌尿系结石诊疗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对于推动我们科室乃至整个深圳地区泌尿外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任力杰教授致辞,任力杰院长对此次公益活动的举办给予高度认可和支持,U医公益行活动积极响应国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号召,同时得到深圳多位知名泌尿外科专家的大力支持,不仅推动龙华医院的发展,更加惠及周边的百姓,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行享受到高水平的诊疗服务。  开幕式合影  学术环节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庞俊教授授课:泌尿系肿瘤机器人手术之膜解剖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卢振权教授授课:输尿管结石术后输尿管狭窄的修复重建策略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郑清友教授授课:超脉冲铥激光在复杂上尿路软镜碎石中的应用体会  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医院王可兵教授授课:腹腔镜技术在肾结石处理中的应用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文博教授授课: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发展及应用  主持嘉宾风采  南方医科大学坪山医院 潘卫兵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何朝辉教授  深圳禾正医院 夏昕晖教授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 黄桂晓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 魏彪教授  讨论嘉宾风采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方烈奎教授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 肖运政教授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毕良宽教授  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 彭乃雄教授  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 刘强教授  深圳恒生医院 张志远教授  义诊  学术活动后,泌尿外科专家们在龙华医院门诊大厅开展义诊活动。专家们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详细问诊,并提供专业的诊疗方案。  义诊现场  在医务部工作人员望月老师的引导下,梅红兵主任带领各位专家参观龙华医院。  此次“U医公益行”活动第十五期深圳龙华站暨2024年深圳泌尿系结石诊疗新技术学术探讨会圆满落幕。本次活动得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同时也要感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所有为公益活动辛勤付出的工作人员。适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龙华医院开业之际,本次活动通过义诊咨询、公益讲座、健康科普等形式,让周边老百姓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精湛服务及高超技术,同时也为泌尿外科同行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在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梅红兵教授的带领下,不断前行,将进一步提高诊疗服务水平,为广大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微信公众号“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审核:健康宣教科发布:医院办公室

25/11 2024

意大利教授Stefano Del Giacco访问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入交流重度哮喘治疗经验

  近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PCCM科)迎来了欧洲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主席Stefano Del Giacco教授的访问。Stefano Del Giacco教授是意大利蒙塞拉托(卡利亚里)大学医学院过敏与临床免疫学科主任,主要从事过敏和临床免疫学方面的课题研究,此次访问旨在促进重度哮喘治疗方面的深入探讨。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PCCM科于2024年7月申请PCCM哮喘专病种能力提升项目,目前是深圳市第一家被授予的国家重度哮喘规范化项目中心(National Severe Asthma Center)。在访问期间,黄河主任向Giacco教授介绍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PCCM科的发展历史、规划,带领Giacco教授参观了PCCM科门诊及肺功能室,介绍了重度哮喘规范化项目中心建设。Stefano Del Giacco教授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PCCM科医疗团队进行了病例分享与讨论。苏炜欣医生进行了病例汇报,武莉莉主任、施睿主任、高波主任与Giacco教授进行了重度哮喘诊治领域的深入讨论,双方就重度哮喘的最新治疗进展、临床实践经验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Giacco教授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国际视野,为医院的医生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建议。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PCCM科张敏科主任表示,此次与Giacco教授的交流对于提升科室的重度哮喘临床治疗水平和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医院方面对Giacco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此类国际交流的机会。  Stefano Del Giacco教授在访问结束时表示,他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呼吸危重医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印象深刻,并期待双方能够持续在哮喘诊治领域合作与发展。  此次访问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生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医院在呼吸危重医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PCCM科将继续致力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哮喘领域国际合作,为重度哮喘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PCCM科也期待与更多国际专家进行交流合作,共同为全球呼吸病学的发展贡献力量。供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审核: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院办公室发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院办公室

21/10 2024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参加全国神经外科医师年会

         2024年10月18日至20日,第十八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年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召开,这次学术盛会参会的全国同道超过1600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护十余人在科室主任黄国栋教授带领下现场参会学习与学术交流。       在会议期间,共有10人次获邀作会议主持(1人次)和学术报告(9人次),学术报告的包括神经内镜、神经肿瘤、颅脑创伤、功能神经外科、小儿神外和神经外科护理等亚专业。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护同仁共投稿51篇,投稿数量位列全国第五,学术发言及会议主持人数居全国前列,充分体现神经外科的综合实力和学术影响力。黄国栋教授受邀在神经内镜专场学术会议担任主持黄国栋教授受邀在神经内镜专场作专题报告《全内镜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四叠体区肿瘤》黄贤键教授受邀在神经创伤专场作专题报告《额面部开放性损伤治疗方案 》刘玉飞博士受邀在神经肿瘤专场作专题报告《男性肿瘤开颅患者体重指数与术后30天死亡率呈非线性关系:来自ACS NSQIP数据库的数据分析》  郑文键博士受邀在小儿神外专场作专题报告《儿童中颅窝蛛网膜囊肿认知代偿与手术风险的权衡与抉择》  姚晨博士受邀在功能神外专场作专题报告《神经内镜辅助下垂直入路经纵裂大脑半球离断术治疗难治性癫痫》    王圆庆医师受邀在功能神外专场作专题报告《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电生理及影像学特点》    刘紫薇医师受邀在神经创伤专场作专题报告《颅脑创伤的院前管理》    温丽婷护师受邀在护理专场做专题报告《基于二元疾病管理理论的移动健康管理对帕金森病患者药物素养、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杨媛迪护师受邀在护理专场做专题报告《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脑肿瘤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应用研究》初审:神经外科审核:医院办公室发布:医院办公室

15/09 2024

广东省医学学术直通车——2024社区认知障碍早期筛查与干预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9月14日,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活动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肖小华主任团队联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王启章主任团队成功举办了2024社区认知障碍早期筛查与干预学术研讨会。  本次会议邀请到了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及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在认知障碍领域的多位权威专家来授课及主持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陈旭书记和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杨雷副院长分别致辞。陈书记指出,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有35家社康中心,为加快推进社区老年人群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筛查和干预,加强市级高水平医院和市级中西医医院的交流合作,有效提升中西医医院及其基层社康医疗机构的阿尔茨海默病筛查和诊疗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非常希望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肖小华主任合作,打造连续高效的紧密合作的“社区认知障碍早期筛查与干预的专科联盟”,以建立社区全面覆盖的阿尔茨海默病的筛、防、治、管及康复的健康服务体系,使辖区老人可以在认知功能障碍方面得到及时的诊断和干预,为守护老年人的认知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杨雷副院长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3亿。而老年性痴呆是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就越高,因此老年性痴呆将会是我国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肖小华主任团队多年来一直从事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筛查与干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响应深圳市卫健委提出的“深入推进市属高水平医院的专家进社区及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的号召,医院会大力支持肖小华主任团队与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王启章主任团队的合作,建立紧密合作的“社区认知障碍筛查与干预的专科联盟”,打造成深圳市乃至全国的“社区认知障碍早期筛查与干预”的样板,为广大的老年人造福,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伟大愿景尽责。开幕式期间杨雷副院长及陈旭书记也分别代表了两家医院签订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筛查诊疗合作框架协议”。  随后是精彩的专家授课部分,各位专家和学者围绕认知障碍早期筛查、早期干预等多个临床问题进行了授课并展开了深入探讨及经验分享。首先是来自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施炯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他们团队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散发性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和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病以不同的遗传方式和疾病模式最终引发同样的AD病理负荷,早发型AD临床进展更快,常表现出非典型的AD症状,这部分群体容易被忽视。同时根据研究结果建立了便捷经济的AD诊断模型—血液标记物+核磁影像,并提出在选择疾病修饰疗法(DMT)时需重点关注不同发病年龄人群的病理特征,以期获得最佳疗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高庆春教授就“认知障碍与脑血流”做了深入剖析,高教授指出有研究表明血管性认知障碍或AD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但也有研究提出AD患者的脑血流调节功能是正常的,目前临床仍有争议。高教授还指出中年血压升高与认知障碍呈正相关,但随年龄增长快速下降,老年AD患者高血压可能是保护因素,研制脑血流自动调节设备有望指导认知障碍患者的血压调控。  深圳大学的雷柏英教授讲授的“人工智能赋能脑疾病诊断”从生物医学工程的角度,提出科学问题,利用判别式学习和关系正则化方法实现相关特征的提取,构建多模态数据联合学习方法用于实现AD的早期诊断,雷教授团队研发的AD智能诊断云平台已推广到我院。未来人工智能检测和量化神经退行性疾病将是个趋势,精准医疗对数据搜集分析的高要求也会加速未来中国医疗信息化,智能化的进程。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的朱飞奇教授进行了 “肝脏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专题汇报,朱教授介绍了他的团队最新研究,提出肝脏有非常复杂的功能且对中枢神经有非常复杂的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不只是限制在中枢神经,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肝脏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肝脏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靶点之一。  肖小华教授围绕“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早期识别”主题进行了详细的授课,肖教授指出我国是世界上痴呆患者最多的国家,轻度认知障碍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高,因此早期识别阿尔茨海默病源的轻度认知障碍对痴呆的防治意义重大。早期识别的目的是早期干预,治疗新药的不断出现为老年认知健康带来了曙光。  会议结束,肖小华教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本次研讨会就如何提高早期筛查的准确性和干预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加深了对认知障碍的认识,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本次学术研讨会圆满完成,为推动社区认知障碍早期筛查与干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更多患者带来福祉。  供稿:老年医学科 田径  审核:老年医学科 肖小华  发不:医院办公室

28/08 2024

“强管理、提质量、促发展、保安全”第一届深圳市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大会暨质量评价标准培训会

  为进一步推动深圳市消毒供应中心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强化消毒供应服务工作的安全防线与品质根基,增进学术交流,推动消毒供应专业的引领作用,深圳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于2024年8月16日至17日举办了“第一届深圳市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大会暨质量评价标准培训会”。本次培训汇聚国家、省、市17名授课专家,共123家医疗机构参与,培训学员308名。会上专家及学员们就消毒供应领域的最新发展、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在消毒供应质量管理的同质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次会议得到了卫健委和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林敏副处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任力杰副院长进行会议致辞与颁发操作竞赛证书,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质控部朱伟民主任进行指导并参与颁奖,深圳市消毒供应质控专家成员全程参与本次大会。  会议首先由深圳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挂靠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任力杰副院长致开幕词,他强调消毒供应工作在院感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对消毒供应质控中心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质控中心短短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在制定标准,搭建团队和专业学组等方面都紧跟国家规范及卫健委工作部署,专业产出积极高效。本次大会规模大,起点高,汇聚了多名国家级及省级的资深知名专家,尤其是邀请到广东省质控专家团队和省内12家质控中心主任,旨在通过学科全面交流与合作,搭建起省、市质控专家老中青三代共融共进的平台。相信通过此次会议,必然能为消毒供应专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和新动力,以全面提升医疗团队素质与消毒供应质量。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任力杰副院长  接着,深圳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林敏处长致辞,她着重强调提升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控制,构建科学评价体系至关重要,消毒供应质控中心应注重人才培养、梯队建设以及标准化质量管理。每位消供人员应怀揣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兢兢业业于日常,坚守患者安全之防线。她特别指出当前是落实患者安全专项行动方案的重要时期,卫健委对消毒供应工作寄予厚望,希望通过持续的培训与交流,严格按照行业标准,不断强化质量控制,确保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工作符合规范要求,确保每一件医疗器械都能达到安全使用的标准,进而提升全市医疗机构消毒供应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水平。期望参会学员借此学习良机,学有所成、满载而归,共同助推深圳市医疗机构消毒供应质量管理迈向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新高度,为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质量作出更大贡献。并预祝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  深圳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林敏处长  在正式授课之前,大会对《2024年深圳市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检查与包装技能操作竞赛》优秀人员及团队进行了颁奖。此次操作竞赛首先通过质控中心核心团队的严格初评,确保了参赛作品的高质量,终评特别邀请到上海市护理学会消毒供应中心专委会钱黎明主任、云南省消毒供应专科护士培训实践基地李彦琼主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司慧君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消毒供应质控中心岑颖主任、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杨风主任等多位省级质控中心专家,采用盲评机制,对参赛视频进行公正无私的评分。  精准操作,承载生命之重;颁奖盛典,激励卓越前行。包装操作竞赛不仅是对专业技能的锤炼,更是对行业标准与规范的践行,推动专业人员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升。  本次会议以“强管理、提质量、促发展、保安全”为主题,在学术内容方面精心设计了三大板块内容。  第一板块为多省质控中心及市级质控中心(院感、手术室)联动交流,特别邀请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司慧君主任、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杨风主任、广西消毒供应质控中心岑颖主任、广东省医院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冯秀兰主任参与授课。分享了外来医疗器械全流程管理、市级质控中心建设、敏感指标管理与哨点医院信息管理、消毒供应相关的国内外标准研究进展等专题。会议也邀请了深圳市院感质控中心黄婷主任以及手术室质控中心张军花主任进行跨专业的学术交流价值,其专业内容进一步扩宽了我们的专业视野。各位专家们的授课中强调法规规章与最新标准的导向作用,不仅巩固了学员的专业根基,更激发了创新思维,为解决工作难题提供了新视角与新路径,为消毒供应专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彰显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政治高度与时代使命。  司慧君主任分享《外来医疗器械全流程质量控制》  杨风主任分享《加强市级质控中心建设,助力CSSD高质量学科发展》  岑颖主任分享《消毒供应中心敏感指标管理与哨点医院信息管理》  冯秀兰主任分享《消毒供应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进展》  黄婷主任分享《从感控视角看消毒供应中心体系建设》  (杨海轶护长分享《从等级医院评审看CSSD质量管理与建设》)  陈爱琴主任分享《团标编制方法及案例分享》  张军花主任分享《外科技术的发展,带给我们的思考》  第二板块聚焦于深圳市消供质控中心标准学习。4位深圳市消供质控中心专家从“深圳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建设与发展”、质控评价标准的“质控中心集中管理”“医院管理“、技术管理”及“监测质量管理”四个方面进行深度解读,逐一分析评价标准、评分方法及要求,细致入微地剖析了工作细节与规范,全面提升了参会人员对质控标准的认知与执行力。  郝淑芹主任分享《深圳市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建设与展望》  滕智君护长分享《深圳市消毒供应质量评价标准——集中管理与医院管理》  张立南主任分享《深圳市消毒供应质量评价标准——技术水平》  潘楚云主任分享《深圳市消毒供应质量评价标准——监测质量管理》  第三板块为广东省及深圳市以及多地市消供质控中心学习交流内容。广东省消毒供应质控中心张静主任分享《理解-执行 CSSD质控中心履则于行》,质控中心需深入理解标准规范的要求,执行标准的任务,医疗质量安全的延续提升。广东省消毒供应质控中心杜合英、姜华、郑文、任素桃等4位副主任分别就省质控检查标准相关内容进行了释义和专业辅导,同时省内12位各地市质控中心主任也积极发言开展学习交流探讨。现场氛围积极活泼,交流充分。各授课专家从消毒供应工作及督导检查中的具体问题展开,参会人员得以深入了解不同质控中心的工作模式与经验。此次会议跨区域的经验分享与合作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广东省内消毒供应质控中心、深圳市内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为共同应对挑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静主任分享《理解-执行 CSSD质量控制中心履责于行》  杜合英主任分享《如何编制护理调查量表》  姜华主任分享《现场评估督导,助力CSSD质量提升》  郑文主任分享《CSSD建筑布局与流程设计优化——从图纸审核到实践改进》  任素桃主任分享《新建CSSD建筑设计与布局》  季夏之末、初秋之始的八月份是一个丰收的时节,总是以它独有的风情与韵味,绘就一年中最温柔也最热烈的画卷。闭幕由深圳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郝淑芹主任主持,为期两天的知识盛宴缓缓落下帷幕,各位专家的议题闳远微妙,务实贴切,知识领域宽广,同时检查标准清晰,对于学员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确保每一件复用物品的安全、有效,为守护患者健康,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特别感谢市质控团队、省质控中心的鼎力支持,专家们的倾囊相授与无私分享,每一位同仁的热情参与,对保证大会顺利召开一直默默在幕后工作的会务组人员表示感谢!  深圳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郝淑琴主任主持闭幕环节  此次大会不仅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总结与回顾,更是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与规划。深圳消供人将继续推动我市消毒供应专业的内涵建设,强化质量评估与管理、技术标准等内容,以保障患者安全为底线,不断夯实专业基础,实施精细化的管理策略,全面提升消毒供应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为深圳市乃至全国的消毒供应质量控制工作贡献力量,为保障医疗安全保驾护航。  供稿:消毒供应室  审核:健康教育科发布:医院办公室

14/08 2024

深圳二院肛肠外科顺利举办“安心治痔,随治随走”手术培训班

  痔疮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肛肠疾病之一,据调查发现,我国人群中肛肠疾病的总发病率为59.1%,其中痔疮的发病率最高,为51.56%,占所有肛肠疾病的87.25%。  为探讨近年来内痔的热点,并能针对性地进行诊疗常规和指南相关方面的培训,提升内痔疾病的整体诊治水平,2024年8月3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肛肠外科科主任蔡建牵头举办“安心治痔,随治随走”手术培训班,并邀请肛肠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探讨内痔微创技术的新进展。  本次培训班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楼8楼手术室会议室内开展,参加人数共计50余人。  首先由来自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肛肠外科的杨峰教授进行培训班开场致辞,预祝本次培训班顺利开展。  会议伊始,由来自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徐敏教授主持手术演示环节,徐敏主任先从痔疮的鉴别表现出发来讲解痔疮的预防和治疗的健康知识,而后一一介绍了本次培训班的手术演示嘉宾。  随后通过手术室的腹腔镜导播,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肛肠外科的杨峰、杜宁超两位教授向大家展示了痔的联合注射疗法,马翔教授向大家展示了内痔单打注射,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手术演示环节结束后,各学员亲自上手进行猪大肠模拟注射实践。  注射模拟实践环节结束后,三位教授(何剑平,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马翔,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高旭灿,深圳市人民医院)为学员带来关于痔注射方面与肛肠科未来发展的精彩讲课。  现场各位专家同仁围绕痔疮方面的诊疗方案、特殊疑难病例、纠纷病例、手术期医疗安全及并发症预防、适宜技术及护理操作规范等进行交流学习,讲解深入浅出,内容精彩纷呈,且贴近临床实际,让参会人员受益匪浅。  授课结束后,杨峰教授和马翔教授作总结发言,他们表示,正是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无私奉献,才能使得肛肠病诊疗质量 控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并不断提高。同时,他也希望各位成员能够继续保持热情和动力,共同为肛肠病诊疗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此次手术培训班的举办,不仅促进了广东省肛肠科各单位间的交流,让大家对痔的微创治疗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提高了肛肠科诊疗的质控能力及水平,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供稿: 肛肠外科 邱建夫  审核: 健康宣教科发布:医院办公室

09/08 2024

深圳市康复医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为进一步实现全生命全周期的康复服务,促进我市康复医学事业健康发展,8月3日,由深圳市康复医学会主办,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承办的深圳市康复医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会议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汇聚国内肿瘤康复专家、康复人才骨干100余人,围绕肿瘤康复的多学科协作工作进行经验分享和学术交流。  成立大会  深圳市康复医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由深圳市康复医学会会长王玉龙教授宣读专委会成立批复函,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田耕教授代表专委会筹备组做首届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情况报告。    深圳市康复医学会会长王玉龙教授致辞  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医院王季教授主持  经大会选举表决,选出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8人、秘书长1人、常委18人、委员67人。田耕教授当选首届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郑爱秋、江俊海、周喆刚、左希洋、李梦、谭周勇、郭彦伟教授当选为副主任委员,王季教授当选为秘书长兼副主任委员。  深圳市康复医学会会长王玉龙教授在致辞中对新成立的委员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工作安排,并为田耕主任委员及郑爱秋等副主任委员颁发聘书。    深圳市康复医学会会长王玉龙教授为田耕主任委员颁发聘书  深圳市康复医学会会长王玉龙教授为副主任委员颁发聘书  田耕主任委员进行了第一届肿瘤康复专委会工作计划汇报,强调肿瘤康复专委会的成立旨在搭建肿瘤康复学术交流、科普宣传、人才培养、国际交流、肿瘤康复服务、科研成果转换、会员友谊交流平台,将充分发挥专委会专家和委员智慧和经验,为深圳市的肿瘤康复事业发展增力 添采 ,通过专委会搭建高效的医联体互通共建模式,让优质医疗服务“触手可及”。    肿瘤康复专委会田耕主任委员致辞  随后,深圳市康复医学会王玉龙会长祝贺肿瘤康复专委会顺利成立,祝贺田耕教授当选为主任委员,祝贺各位委员的当选。希望肿瘤康复专委会各位专家各位委员在学术模式、诊疗方案制定中承担更大责任,让肿瘤患者活好每一天,活得更加幸福。    深圳市康复医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合影  学术会议(肿瘤康复论坛)  随后召开了深圳市康复医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田耕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尚翠侠教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周喆刚教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郑爱秋教授、运动是良医研究所姚磊教授、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徐姗姗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进行精彩授课,分享和交流多年经验和学术成果。  田耕《从肿瘤发生机制谈肿瘤康复》  尚翠侠《肿瘤康复(淋巴水肿康复管理)》  周喆刚《淋巴水肿的外科治疗和康复》  郑爱秋《乳腺癌术后康复指导》  姚磊《美国枫树癌症联盟(MTCA)介绍及肿瘤患者运动康复阶段目标和要素》  徐姗姗《肿瘤运动康复与淋巴水肿压力治疗实操》  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深圳市康复医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为全市多学科肿瘤康复相关专业人员搭建起学习、实践的交流平台,对推进全市肿瘤康复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肿瘤康复的专业水平,促进肿瘤康复专业的创新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供稿: 康复科 肿瘤科  审核: 健康宣教科发布:医院办公室

26/07 2024

2024年广东省医学学术直通车—老年医学深圳行暨老年衰弱肌少症的防治及精准化营养管理培训班顺利举行

  为积极推动老年健康事业发展,加强老年医学服务内涵建设,大力培养老年医疗人才队伍,切实提升老年慢病与营养规范化诊疗水平。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和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承办的“老年衰弱肌少症的防治及精准化营养管理培训班”于2024年7月20日成功举办。  此次培训班邀请到了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以及广东省老年医学及临床营养领域的多位权威专家,同时还受到广东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领导和我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围绕老年衰弱肌少症、营养管理新进展、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干预、老年综合征、营养实施相关的新技术及一些重要的临床实际问题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及经验分享。  首先是精彩的专题授课部分,在上午的讲座中,来自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楼慧玲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的刘晓红教授(线上),分别就老年重症患者和社区老人的营养管理做了深入的剖析。楼教授特别提到老年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还应将衰弱、ICU获得性衰弱、食欲味觉减退、咀嚼、吞咽困难、牙齿脱落问题、胃肠功能紊乱、谵妄、共病、多重用药等等老年问题考虑进去;刘晓红教授指出社区基层医院营养不良/风险管理,按亚群管理可提高价值,采用团队模式,结合慢病,GS管理,预为先,目标是维持内在能力,助力健康老化。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的黄耀辉、杨云珠、曾鸣副主任医师带来了《老年肌少症的营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营养干预》、《老年患者微营养素需求与临床干预策略》三个专题的精彩讲座;每个专题均有专家主持点评,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徐琳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梁真副院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肖小华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姜昕教授、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何玉辉教授。上午专题内容紧贴临床实际,紧跟学术前沿,激起了与会专家极大的讨论热情。  下午授课部分,第一位讲者是来自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的康琳教授(线上),康教授介绍了协和衰弱-肌少症智慧评估与干预系统,向大家展示了系统是以干预的手段为出发点,以能够改变的问题为导向,比如运动锻炼、营养支持、社交参与、口腔照护和慢病管理,并已经在数字化衰弱肌少症筛查和评估、智能营养与运动处方决策支持、患者院外连续性管理、规范化数字管理平台、CGA+肌少症专病数据库五个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接着是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的陈冬妮副主任医师和药学部副主任药师进行了“多病住院患者的营养支持”和“衰弱老年人多重用药安全管理”两个专题的汇报。多病共存往往会衍生出多重用药的问题,两个专题相辅相成,在衰弱老年人中,应遵循多重用药评估原则,运用多种评估工具,开展药物审查,减少用药风险。加强药源性跌倒的药物审查,优化合并肌少症老年慢病患者的用药方案,减少潜在不适宜用药,关注潜在风险和长期获益的平衡。最后一位授课专家是自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的奚萍护士长,奚护士长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全流程营养支持与护理干预做了全面的介绍,并结合具体病例展示了科室一例97长寿老人的全流程营养管理成功案例。下午场的主持嘉宾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科的王曙霞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黄镇河教授、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陈协辉副院长、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陈龙教授,四位教授对下午的授课内容进行了精彩的 点评,并分享了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  授课部分结束后,大会主席肖小华主任对本次培训班进行了总结,肖主任指出规范化及个体化的营养管理是一项整体性和连续性的工作,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协作。大型医院的专业临床营养团队应为基层医务人员及照护者提供标准化培训,以确保相关从业者能够为基层医疗机构以及社区居家老年人群提供个体化的饮食指导和营养教育。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帮助构建精准化、规范化的老年临床营养支持体系,改善老年人的营养状况,使更多的老年人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以实现成功老龄化的最终目标。本次会议既夯实了学科临床基础,又促进了学术交流,为提升深圳市老年慢病管理与营养精准化规范化诊疗水平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供稿: 老年医学科 刘晨  审核: 老年医学科 肖小华  发布:健康宣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