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活动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肖小华主任团队联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王启章主任团队成功举办了2024社区认知障碍早期筛查与干预学术研讨会。
本次会议邀请到了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及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在认知障碍领域的多位权威专家来授课及主持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陈旭书记和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杨雷副院长分别致辞。陈书记指出,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有35家社康中心,为加快推进社区老年人群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筛查和干预,加强市级高水平医院和市级中西医医院的交流合作,有效提升中西医医院及其基层社康医疗机构的阿尔茨海默病筛查和诊疗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非常希望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肖小华主任合作,打造连续高效的紧密合作的“社区认知障碍早期筛查与干预的专科联盟”,以建立社区全面覆盖的阿尔茨海默病的筛、防、治、管及康复的健康服务体系,使辖区老人可以在认知功能障碍方面得到及时的诊断和干预,为守护老年人的认知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杨雷副院长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3亿。而老年性痴呆是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就越高,因此老年性痴呆将会是我国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肖小华主任团队多年来一直从事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筛查与干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响应深圳市卫健委提出的“深入推进市属高水平医院的专家进社区及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的号召,医院会大力支持肖小华主任团队与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王启章主任团队的合作,建立紧密合作的“社区认知障碍筛查与干预的专科联盟”,打造成深圳市乃至全国的“社区认知障碍早期筛查与干预”的样板,为广大的老年人造福,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伟大愿景尽责。开幕式期间杨雷副院长及陈旭书记也分别代表了两家医院签订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筛查诊疗合作框架协议”。
随后是精彩的专家授课部分,各位专家和学者围绕认知障碍早期筛查、早期干预等多个临床问题进行了授课并展开了深入探讨及经验分享。首先是来自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施炯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他们团队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散发性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和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病以不同的遗传方式和疾病模式最终引发同样的AD病理负荷,早发型AD临床进展更快,常表现出非典型的AD症状,这部分群体容易被忽视。同时根据研究结果建立了便捷经济的AD诊断模型—血液标记物+核磁影像,并提出在选择疾病修饰疗法(DMT)时需重点关注不同发病年龄人群的病理特征,以期获得最佳疗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高庆春教授就“认知障碍与脑血流”做了深入剖析,高教授指出有研究表明血管性认知障碍或AD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但也有研究提出AD患者的脑血流调节功能是正常的,目前临床仍有争议。高教授还指出中年血压升高与认知障碍呈正相关,但随年龄增长快速下降,老年AD患者高血压可能是保护因素,研制脑血流自动调节设备有望指导认知障碍患者的血压调控。
深圳大学的雷柏英教授讲授的“人工智能赋能脑疾病诊断”从生物医学工程的角度,提出科学问题,利用判别式学习和关系正则化方法实现相关特征的提取,构建多模态数据联合学习方法用于实现AD的早期诊断,雷教授团队研发的AD智能诊断云平台已推广到我院。未来人工智能检测和量化神经退行性疾病将是个趋势,精准医疗对数据搜集分析的高要求也会加速未来中国医疗信息化,智能化的进程。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的朱飞奇教授进行了 “肝脏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专题汇报,朱教授介绍了他的团队最新研究,提出肝脏有非常复杂的功能且对中枢神经有非常复杂的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不只是限制在中枢神经,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肝脏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肝脏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靶点之一。
肖小华教授围绕“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早期识别”主题进行了详细的授课,肖教授指出我国是世界上痴呆患者最多的国家,轻度认知障碍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高,因此早期识别阿尔茨海默病源的轻度认知障碍对痴呆的防治意义重大。早期识别的目的是早期干预,治疗新药的不断出现为老年认知健康带来了曙光。
会议结束,肖小华教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本次研讨会就如何提高早期筛查的准确性和干预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加深了对认知障碍的认识,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本次学术研讨会圆满完成,为推动社区认知障碍早期筛查与干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更多患者带来福祉。
供稿:老年医学科 田径
审核:老年医学科 肖小华
发不:医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