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我院官方网站已启用新域名 www.szrch.com.cn, 当前页面将于 5 秒后自动跳转至新域名, 无需手动操作,请耐心等待。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投诉与建议

    0755-83366388-8898

    szeykefuzhongxin@163.com

    周一至周五

    8:30-12:00,14:00-17:00

    咨询与服务

    0755-83366388-8888

    周一至周日

    8:00-12:00,14:00-17:00

    联系地址

    总院:深圳市福田区笋岗西路3002号 黄木岗地铁站(7、14号线)13号出口

    龙华医院: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平安路西南侧

    服务时间

    门诊:周一至周日

    8:00-12:00,14:00-17:00

    急诊24小时

12/12 2024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龙华医院正式启用!高水平医院“一院多区一体多翼”发展格局成型

  12月12日,备受瞩目的深圳市重大民生项目——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龙华医院(以下简称“二院龙华医院”)正式启用,试运营期间医院首期开放诊室23间,涉及专科方向24个,以及超声、放射、检验、心电图等平台科室及中、西药房。 仪式现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龙华医院中庭  二院龙华医院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二医院”)实行同质化垂直管理,打造以神经系统疾病为特色的“强专科、大综合”三级医院。该院投入使用后,将极大程度改变目前市二医院服务空间狭窄、发展空间不足的现状,让约400万深圳北部居民“近”享高水平医疗服务,为龙华区高质量推进“民生七优”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高水平医院的向外扩容,产学研医的融合发展,将推动深圳北部医疗健康新高地的快速崛起,有力推进深圳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比邻“鹭湖四馆” 规划床位1500张  二院龙华医院坐落于龙华区鹭湖科技文化片区核心区,比邻被誉为“鹭湖四馆”的龙华区图书馆、群艺馆、大剧院和科技馆项目,周边配套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  该项目按照三级综合医院标准进行建设,占地面积5.6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59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地上21层,地下5层,医院医疗功能及辅助用房约21.24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500张,车位2596个,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龙华医院门诊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龙华医院门诊医技医疗长廊  该院首期开放诊室23间,涉及专科方向24个,均设在医院L1层,分为外科、内科和妇儿3个片区。其中,外科片区包括普外科、神经外科、甲乳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运动医学科、创伤骨科、手足外科、脊柱外科、骨关节骨肿瘤科、胸外科;内科片区包括肿瘤科、呼吸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心血管内科、肾内科、消化内科、皮肤科、老年医学科;妇儿片区包括妇科、生殖医学科。市二医院相关学科专家将两院区轮流出诊,龙华居民可在家门口就近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  随着该院的逐步开放,将有更多专科分批次进驻,病房、急诊等服务也将逐渐开放,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健康服务。  一院多区一体多翼发展格局已然形成  市二医院始建于1980年,与特区同龄,与时代同行,是深圳市首批两家“三甲”医院之一。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牵头成立深圳首个“市-区-社区”三级联动紧密型医联体——深圳市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2022年,入选广东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2023年,成为深圳唯一一家广东省高水平临床医学院培育建设单位。  市二医院拥有32个国家、省、市临床重点专科,40个深圳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团队,全市第一,形成了“脑强骨头硬、烧伤五官强、重症是保障”的鲜明学科特色。  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近5年来市二医院牵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0项;获批省市级科技计划600余项;医院荣获国家、省市级科技奖29项;Nature出版集团发布自然指数排行榜,2016-2021年连续六年进入全国医疗机构前百强;15学科进入2019-2023五年医院总科技量值全国百强;2023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居全国45位、深圳市第1位。市二医院走出一条深圳特色的科技强院、创新发展之路。  二院龙华医院的开业,意味着市二医院“一院多区一体多翼(包括市二医院、市二医院中西医结合分院、深圳市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市二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深圳市医学创新技术转化中心、市二医院龙华医院和市二医院大鹏医院)”发展格局已然形成。  市二医院通过“一院多区”同品质、一体化、数字化、特色化发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全年龄段、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并为临床诊疗提供强有力的教学与科研支撑,打造现代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二院标杆”。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龙华医院就医指引  挂号指引:  方式一:官方公众号预约  扫描或搜索关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官方公众号。进入公众号后,选择“预约挂号"功能。根据提示,选择“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龙华医院”,进行预约挂号操作。  方式二:门诊自助终端设备与窗口挂号  前往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龙华医院门诊大厅各楼层,在自助终端设备上进行挂号、缴费及打印检查报告等一站式服务,也可通过挂号窗口(仅L2层)直接挂号。  交通指引:  公共交通:乘坐地铁4号线至观澜站,换成有轨电车清湖方向至大布头站,或乘坐公交车,至公交站“市二医院龙华医院”。  自驾指引:自驾前来就诊的市民可以通过导航软件搜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龙华医院”即可。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龙华医院    供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健康宣教科审核: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健康宣教科发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院办公室

02/12 2024

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领衔的弹性固定 LUtarjet 技术的全国专家共识

  由运动医学科陆伟主任领衔,联合北医三院、积水潭医院、上海六院等全国各大肩关节运动医学机构,以中华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肩关节专业组为平台,经过多轮商讨,《弹性固定Latarjet(LUtarjet)中国专家共识》 于近日在国家顶级杂志—《中华骨科杂志》正式发表。 该共识发表,标志着我们对Latarjet技术的改良正式得到权威认可。5年来,Lutarjet技术已经在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130家医院推广。下一步我们将与国际通道一起,共同推动该技术的国际认可。  供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  审核: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康宣教科发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院办公室

25/11 2024

正式通过验收!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成为深圳首家“广东省远程处方审核分中心”

  2024年11月20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下发通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远程处方审核分中心通过省专家评估验收,正式成为“广东省远程处方审核分中心”。  此次成功验收不仅是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审方中心硬件设施、流程管理、质量控制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验,同时也是对我院在推动区域性远程处方审核中心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促进三甲医院优质药学资源下沉基层,提升区域基层医疗机构的处方合格率和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面所作工作的有力肯定。  随着广东省远程处方审核分中心的成功验收,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将遵照省中心建议,持续优化改进,继续围绕“以患者为中心”,以“守护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为宗旨,进一步提高处方审核质量,拓展区域审方中心覆盖面,对龙华医院、大鹏医院开展前置审方工作,为更多的百姓提供安全合理用药保障,提升基层合理用药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  供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  审核: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康宣教科发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院办公室

25/11 2024

行医如踏“红舞鞋”:舞步不止,奔赴救人主场

  “从医35年,我认为做医生就如同穿上了‘红舞鞋’,踏上了烙红的‘旅途’。源于医学本身不断地飞速发展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学习的‘舞步’是停不下来的。心内科医生时常要和时间赛跑,分秒必争地对病人施救,晚一分钟,病人就多一分风险。”在庄义浩医生看来,医疗救治虽然和个人能力有关,但高水平的医疗需要团队合力实现。正因如此,医生不能藏私,要促进同事、学科、团队发展起来,患者生命安全才能更有保障,医生肩上的担子也能相互分担,大家扶持同行。本期《略知二事》,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庄义浩分享他的从医故事。  讲述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庄义浩  1989年毕业后,我就来到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当医生。1991年二院设立心血管内科专业,我转为心内科医生。见证了医院从一个普通医院成长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也见证了心内科团队从无到有,发展壮大。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很多心血管疾病病人,未发病的时候,对生命安全就有潜在威胁;在发病时,病情的演变非常迅猛,对医生处理的专业能力和处理速度要求极高。别的科室疾病进展速度可以按天、按小时计算,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可能是按分钟,甚至按秒计算。其他科的医生都怕碰到有心血管问题的患者,在大家的认识里,心血管医生就是给大家保驾护航的。医生穿着“红舞鞋”前行  医生的“红舞鞋”踏在烧红的烙铁上,在岗一日,就得不停地“跳舞”,停下学习的“舞步”,很快就会因为理念、方法、技术跟不上医学进步而满足不了对病人进行救治的要求。作为心内科医生,过硬的专业技术,果断的处理能力、稳定的心理状态都是必需的。    合格的心血管内科医生应具备创造奇迹的能力,危急时刻用自己的“武器”,把患者“抢”回来。医生看似云淡风轻地完成一次抢救、一台手术,背后则是持续地学习和不断地训练。治病救人光靠一个人是做不好的,一批批优秀的心内科医生把自己的技术、经验传授给年轻医生,推动团队发展壮大;在工作中,年轻医生遇事,团队资深医生做后盾,协助解决问题;后进的年轻医生推着前辈们继续深耕专业,引领学科发展。资深医生不藏私,技术开放引领年轻医生成长,病人有“医”靠,学科有发展,工作有分担,这是多赢。我很欣慰,如果今天我退休了,培养起来的工作团队依旧能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很多心内科患者的情况危急且复杂,要求我们在面对患者时,要专注、果断,迅速确定治疗方向和办法,然后心无杂念地去实施。如果医生对治疗的结果瞻前顾后,导致心理负担过重,反而影响救治的结果和个人的心理状态。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舞者”,最重要的是确认选择正确,过程正确,不要过度关注结果。  心血管介入治疗是心血管内科学科发展的一大重要领域,近年来,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进展迅速,为广大的心血管病患者提供更为优化及精准的治疗。    1997年我去北京进修,进修回来就主要负责二院的冠心病介入治疗。在深圳也是最早从事冠心病介入的医生之一。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群体大,急诊量多,可以说是医师职业中最辛苦的一个群体。最初我不仅要完成病房和门诊等工作,还承担了医院绝大部分冠心病介入手术和全部的急诊手术。繁忙的工作带给我丰富的职业成就感的同时,也让我的日常生活陷入混乱,生活完全跟着病人走,工作状态就是24小时待命,没有节假日。当时怕听到电话响,更怕漏听电话,任何时候手机必须在我能听得到,看得着的地方,生怕因漏接电话,耽误了患者的救治。紧绷的状态持续了十余年,直到有同事分担了大部分急诊手术的工作,我才有了相对规律的工作和生活节奏。  高强度和不规律的工作节奏也意味着,我们不可能有正常人的生活节奏和个人的时间。为了安抚家人情绪,我有几次约太太去看电影,但运气实在太差。不是在去的路上,就是刚买了票就被电话叫走了。最好的一次是电影刚放映,就接到急诊电话赶回医院,后面我对电影院就有了心理阴影,总会把电影院和急诊联想起来,至今我也极少去电影院。一个介入医生的成长首先是建立在家人极大的付出和强有力支持上,这也是我一直奔赴在救治一线的底气。  做医生还得身体好,高强度工作使得心内科医护有不少“伤员”。介入医生长期不规律生活、站立手术,暴露在X射线环境中,手术要穿戴几十斤重的防辐射装备,普遍有失眠和严重的颈部、腰部劳损,得靠护腰、弹力袜等“加持”才能保持工作,身体不好,是“撑”不下去的。    医生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者”,还要学习哲学、美学、心理学等综合知识。哲学能提升医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提升疾病诊疗技术和推理能力的重要途径;美学帮助医者理解患者的痛苦,提高自身对抗负面情绪的能力,进而提升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好的医疗过程,需要医者和患者相携同行,心理学则能帮助医生搭建和病人沟通的渠道,如果医生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则能让治疗事半功倍。等治不如防  作为医生,希望每一个患者能转危为安,安然走出医院。心内科危急重患者很常见,医生对病情发生、发展、演变和结果有专业判断,危急情况下,大家就是抢一个先机。  之前我接诊了一位肾移植后出现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第一次抢救回来后,患者随时可能再发作,再发作可能就会失去救治机会,需要立刻紧急手术。当时反复和家属沟通,家属担心手术会对移植的肾脏有损伤,犹豫不决间,一小时后患者再次发作,丧失了最后治疗时机。  治疗过程时有波折,如果因患者和家属不理解治疗方案,医学常识缺失或医患沟通不畅延误了救治时机,是很遗憾的。医疗是医者和患者相携而行的过程,会看病和懂得就医同样重要。  我之前还有一个病人在术中发生严重过敏性休克,经抢救完成手术后,病情不稳定,在主动脉球囊反搏和呼吸机的维持下,转到重症医学科治疗。我每天去探视病人,协同相关科室治疗,病人恢复很快,脏器功能未受影响,但不幸发生皮肤较大面积坏死的并发症,患者情绪低落,抗拒治疗。我反复和患者和家属沟通,后来患者在我的鼓励之下转烧伤科做了皮肤移植,安然出院。我也很荣幸,能见证患者健康出院。  不少人认为生病就等于不健康,健康就是没感觉到不舒服,这是一种误区。人都会生病,无疾而终是一个理想,如果对疾病进行有效管理,绝大多数能回到健康的状态;很多疾病未表现出体感不适,但不做管理,却会“后患无穷”,甚至危及生命。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是慢性、长期、终身性的,尽管这类疾病难以根治,但尽早发现,持续监测和治疗,是可以有效控制和延缓病情,享受相对健康的人生,这就是“全生命周期管理”。  随着国内心血管技术发展迅速,在解决心血管病“救治难”问题上,已经取得了一定进步。但由于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巨大,加之人口老龄化加速,心血管病仍是我国居民健康的最大威胁。医生作为守门人之一,能做的事情是很有限的。如果国民健康素养不提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改变,培养再优秀的医生、有再发达的技术,对于疾病的防治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对患者而言,求人不如求己,对医者而言。救治不如防治。最好的医疗就让患者正确看待疾病和懂得和医生配合,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则是医生医疗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  就心血管疾病而言,除了抢救之外,都是“防”,防发病、防发展、防再发。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疾病防治阵线要前移,健康宣教放首位,落实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这需要社会多方共同努力,其中不乏政府支持主导,制定政策指南,开展群体监测,进行公众培训;医护支持,治病救人,推动学科发展;全民参与,关注并参与个人健康管理,把疾病预防做到实处。  统筹:南都记者 李榕   采写:南都记者 谢萌 摄影:南都记者 赵炎雄  通讯员:帅菲斐 王璐鑫 吴文妍

22/11 2024

癫痫微创新技术——神经内镜辅助下大脑半球离断术治疗难治性癫痫

  什么是癫痫?  癫痫(epilepsy)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导致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的临床综合征,以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及刻板性为临床特点。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癫痫的患病率为7‰。中国约有900万以上癫痫病人,每年新发病人20万~40万。全球癫痫病人超过5000万。癫痫可见于各年龄组,青少年和老年是发病的两个高峰阶段。根据临床统计,癫痫患者在接受正规药物治疗后,约有70%-80%患者发作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但遗憾的是,仍有许多癫痫患者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治疗缺口达63%。  什么是难治性癫痫?  难治性癫痫是指使用两种合理的抗癫痫药物正规治疗后,发作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癫痫。多数情况下,抗癫痫药物(AEDs)是治疗癫痫的主要手段,但三分之一的癫痫患者正规服药后仍不能控制癫痫发作,被称为药物难治性癫痫。  临床上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需要进行规范评估,主要有病史(先兆、发作频率、用药的种类、剂量、出生史、家族史等)、神经系统检查和其他系统体格检查、病因学筛查、脑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核磁共振、DTI、MEG、PET、功能核磁共振)。  哪些癫痫病人适合大脑半球离断术?  大脑半球离断术适用于规范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癫痫发作药物仍不能有效控制癫痫发作的单侧半球病变的难治性癫痫患者。例如,Rasmussen 脑炎,Sturge-Weber综合征,一侧大脑半球存在严重的皮质发育不良,包括无脑回畸形、巨脑回畸形等情况;因围产期脑梗死、出血等原因导致一侧大脑半球出现大面积的脑软化灶。  大脑半球离断术怎么做?  目前国内最常见的是环岛叶大脑半球离断术(Peri-insular Hemispherotomy)。  神经内镜辅助下大脑半球离断术优势  传统大脑半球离断术手术切口,开颅创伤比较大,术后疤痕明显;神经内镜辅助下大脑半球离断术,开颅切口小,术后疤痕小。   根据中国抗癫痫协会癫痫外科手术技术专家共识—第三篇:半球性癫痫手术技术专家共识(2024):整体而言大脑半球离断手术,不同的手术入路其手术时间、及治疗效果并无显著差异。但创伤范围根据术者经验会有一定差异,推荐半球手术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使用更小的开颅,更为微创的手术方式进行半球手术。  根据文献报道不同半球离断术对癫痫控制效果无显著差异,无发作率约为70%~80%左右。但病因不同其术后癫痫控制效果存在差异,获得性病因患者术后癫痫控制效果最佳,发育性病因术后疗效最差。在手术时间及创伤上垂直大脑半球离断术可通过脑室镜辅助进行手术治疗,开颅创伤较小,但对设备及手术医师的要求较高。  前面已经描述了多种大脑半球离断术式,最常见的是环岛叶大脑半球离断术,和垂直入路大脑半球离断术。        经典病例:今年8月我们在神经导航和神经内镜辅助下为1名13岁的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了大脑半球离断术。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未出现对侧肢体偏瘫等并发症。随访3个月,患者术后无发作。  神经内镜辅助下垂直入路大脑半球离断术结合了神经导航和神经内镜的优势,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等优势,为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2024年10月20日第十八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年会,姚晨副主任医师受邀在功能神外专场作专题报告《神经内镜辅助下垂直入路经纵裂大脑半球离断术治疗难治性癫痫》。  癫痫门诊信息  周一上午8点至12点;周六下午14点至17点:王圆庆 副主任医师  周三、周六上午8点至12点;周日下午14点至17点:姚晨 副主任医师  周三上午8点至12点:蔡晓东主任医师  周五上午8点至12点:肖小华主任医师  周五下午14点至17点:黎思娴主治医师  科室地址: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楼7层功能神经科  门诊预约:医院官方微信、支付宝、现场→功能神经科或癫痫门诊  脑电图预约、咨询:0755-83366388(分机号码8076)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癫痫中心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癫痫中心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医院(MNI/H)合作创办,由癫痫内科、癫痫外科、神经电生理、神经心理、神经影像、神经病理、临床药学等多学科专业技术队伍组成,中心配备视频脑电监测系统、ROSA机器人、PET-CT、术中移动CT、O臂、西门子最高端的3T 磁共振(西门子MAGNETOM Prisma)、德国蔡司KINEVO 900机器人显微镜等国际先进的诊疗设备,可为癫痫患者进行症状学、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学、神经代谢及神经心理学的全方位评估,为广大癫痫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方案。  供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审核: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健康宣教科发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院办公室

19/11 2024

世界早产儿日,有爱有未来

早产宝宝更需要肌肤接触  每年的11月17日,是全球共同关注的日子——世界早产儿日。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的活产婴儿。他们由于提前来到这个世界,面临着比足月儿更多的挑战。然而,在爱的呵护下,他们同样能够茁壮成长。签到领导致辞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们精心策划了一场以“有爱有未来”为主题的早产儿活动。近20名早产儿宝宝在他们的父母的陪伴下,回到了这个曾经给予他们生命希望的地方。活动现场,医护人员们用专业的知识和温暖的笑容,为这些“早到的天使”送去了关爱与祝福。精彩时刻亲子小游戏  医护人员与家长们传授早产儿护理和喂养的知识,帮助早产儿宝宝更好地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这些活动不仅让家长们对早产儿的照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和支持。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期待更多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共同为早产儿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和呵护,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始建于1996年,是医院重点支持科室,配备了现代化急救与监护设备,能充分满足抢救及治疗各类危重症患儿的特殊要求,具备成熟的高危新生儿的院内 外转运系统。新生儿科病房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历年住院病人1500余人次。目前已成熟开展无创、常频及高频机械通气,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及超未成熟儿进行规范和严格的呼吸管理,每年救治100余例极早产儿及超早产儿 。成熟开展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技术治疗肺透明膜病、亚低温治疗仪治疗重度窒息、NO治疗仪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床旁危重症超声监测技术(包括肺部超声监测,胃肠功能超声监测、头颅超声监测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新生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PICC)、脐动静脉置管术、微量血血气分析等技术。在救治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脓毒症、新生儿休克、新生儿喂养困难及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等疾病具有较高技术水平。较早开展鸟巢护理、新生儿抚触、口腔功能训练、发育性支持护理及袋鼠抱等超早期干预;同时建立了完善的高危儿系统管理体系,包括高危儿及早产儿微信群以及高危儿随访门诊,对出院后患儿的护理、喂养及早期干预进行个体化的科学的指导,以促进高危新生儿的神经、精神和体格发育。开设新生儿护理门诊,为出院后家长护理孩子提供咨询与帮助中心。参加互联网加母婴护理网上预约上门护理服务,将护理延续至社区、家庭,以解决家庭育儿难题,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撰稿:新生儿科 王伟红审稿:赵俊文、宋淑芬顾问:白玉新发布:医院办公室

12/11 2024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特诊科周末开诊啦!

  尊敬的各位患友:  为了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满足大家在不同时间段的就医需求,我们医院决定自本周六起正式开放特诊科周末门诊服务。这意味着,无论您的工作日有多么繁忙,都可以在周末享受到二院专家医疗团队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带来的优质服务。  开诊时间  自2024年11月16日起,每周六:上午8点至12点;下午14点至17点。  开诊地点  医院特诊科门诊(院内银华大厦4楼)  现开诊科室及专病  ● 心血管内科(周六上午)  ● 肿瘤科 (周六上午)  ● 甲乳外科 (周六下午)  ● 血液内科 (周六下午)  ● 烧伤整形科(周六全天)  ● 妇产科 (周六全天)  ● 儿科:儿童生长发育专科(周六上午)、儿童哮喘与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周六下午)  ● 运动医学科:肩膝关节门诊(周六上午)、髋关节发育不良门诊(周六下午)  12月份将陆续有更多的专科开诊,具体开诊情况请随时关注医院公众号预约就诊。  注意事项  一、请患者根据自身病情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科室和专家就诊。  二、周末门诊可能面临患者较多的情况,请提前预约并按时就诊。  三、如遇特殊情况需更改就诊时间或取消预约,请及时在公众号取消预约或联系医院预约台。  我们深知,健康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因此,我们特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将竭诚为您提供最专业、最贴心的医疗服务。无论您是在工作日还是周末前来就诊,我们都将全力以赴,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我们期待着在周末为您提供专业、高效、贴心的医疗服务。祝您早日康复!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特诊科位于院内银华大厦4楼,环境舒适,是一个提供高层次医疗服务和特色门诊的综合性诊疗专科。其拥有一支业务水平高,临床经验丰富的队伍。由深圳名医、名老中医、各学科带头人和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教授组成的医学专家团队长期或定期出诊。为市民和港澳同胞提供特需的医疗服务。  供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特诊科  审核: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健康宣教科发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院办公室

06/11 2024

孩子矮小、肥胖、性早熟?儿童生长发育专病特诊开诊啦!

  孩子总是坐在班级前两排,是长不高了吗?  9岁男孩40kg,要不要减肥?  7岁女孩乳房开始发育,是不是性早熟?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孩子们健康时刻牵动着每个家庭!儿童内分泌疾病是威胁孩子健康成长的一大疾病,为满足广大儿童的个体化就医需求,提供更专业的诊疗及健康服务,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增设专业化特色门诊。  儿童生长发育特诊(诊疗特色)  适合人群:  一、3岁以上儿童身材矮小;  二、女孩7.5岁前出现乳房发育和/或10岁前月经初潮;  三、男孩9岁前出现变声、睾丸增大等发育困惑;  四、儿童身高年增长速度低于5cm;  五、14岁以后仍无青春期发育;  六、儿童肥胖;  七、孩子生长发育方面的任何疑问;  儿童常见内分泌疾病有哪些?  矮小症  矮小症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2SD,标准线称SD),或是低于第三百分位数(-1.88SD)。  性早熟  性早熟是性征提前出现,女童7.5岁前乳房发育或10.0岁前月经初潮,男童9.0岁前出现睾丸增大。过早的性征出现和生殖器官发育可能会导致儿童心理障碍,同时骨骼成熟加速、骨骺提前愈合,影响患儿的成年终身高。  门诊时间  周六上午 8:00-12:00  门诊地点  特诊儿科门诊(院内银华大厦4楼)  预约挂号方式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公众号挂号流程如下:预约挂号-特诊科-儿童生长发育门诊-  儿童生长发育特诊专家介绍陈娟娟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主任医师  专业方向为儿科内分泌疾病及血液病,长期从事儿童生长发育及血液专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儿童矮小、生长发育障碍、性早熟及地中海贫血等内分泌及血液疾病诊治等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特诊科介绍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特诊科位于院内银华大厦4楼,环境舒适,是一个提供高层次医疗服务和特色门诊的综合性诊疗专科。其拥有一支业务水平高,临床经验丰富的队伍。由深圳名医、名老中医、各学科带头人和极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教授组成的医学专家团队长期或定期出诊。为市民和港澳同胞提供特需的医疗服务。  供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儿科  审核: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健康宣教科发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院办公室

06/11 2024

深耕质量 再创佳绩——深圳市二医院在第十二届全国医院管理工具大会斩获奖项

  第十二届全国医院管理工具大会暨第四届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论坛于2024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杭州举行,由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主办。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四个品管圈项目参与比赛,包括重症医学科课题研究型、消化内镜中心6S、儿科患者体验和RCA项目。在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下,质控部和护理部带领参赛团队表现出色,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团队成员合影  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共1700多支团队,超过4000人参与14个不同领域的竞技。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高度重视质量与安全管理,此次获奖认可了其团队的努力和医院推动的“质量改进项目”。医院致力于通过项目改进优化服务流程,解决医疗难题,提升医疗质量。未来,医院将继续深化项目成果,提高品质管理,构建完善的医疗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重症医学科  二等奖  林博晓  侯秋琴  赖锴 汇报现场儿科  三等奖  夏沪露  梁景华  王冷梦 汇报现场儿科 优秀奖  郑小燕  于金荣  陈雅玲 汇报现场消化内镜中心 优秀奖  胡银清  荀国营  黄伟英 汇报现场现场颁奖合影现场颁奖合影  供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质控部、护理部、儿科审核: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健康宣教科  发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院办公室

24/10 2024

标准筑基成效显 终审高分促新程—广东省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治标准化试点项目高分通过终期评审

  10月23日,广东省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治标准化试点项目的终期评审工作圆满结束,项目以高分顺利通过终审。此次评审会议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会议室举行,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处相关领导、评审专家组、项目承担单位代表共十余人参会。    广东省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治标准化试点项目终期审核会议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举行  在评审过程中,项目承担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健康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充分展示了标准化工作在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治领域的重要成果。专家组详细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的工作报告,深入了解了项目自中期评估以来的工作进展、创新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健康中心主任颜滨就试点项目建设成效进行汇报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健康中心常务主管王伟君就项目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报      评审专家组一行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健康中心进行实地考察  为进一步验证项目的实施效果,在项目承担单位参会代表的陪同下,评审专家组对试点建设情况进行现场考察,详细了解中心在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治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创新措施。同时,专家们仔细查阅了相关文件和记录,对标准化试点工作的实施情况及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评审专家组对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提出建议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杨雷在评审会上发言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杨雷在会上表示,医院将认真汲取评审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推广项目试点成果,对常见病防控提供模式上的示范辐射效应。  项目积极响应国民健康规划中“改革创新,系统整合”的基本原则,开展基层人员标准化培训,将标准化理念贯穿于“预防—筛查—诊疗—康复—管理”一体化全周期、全流程的脊柱健康服务中,为脊柱侧弯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技术指导,让相关工作更专业化、规范化。  此次终审的高分通过,标志着广东省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治标准化试点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心将持续响应国家健康中国行动战略,深化体医融合,倡导主动健康理念,为脊柱侧弯筛查和干预提供创新模式,为提升广东省青少年脊柱健康水平,更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脊柱侧弯防治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供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健康中心  审核: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康宣教科发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院办公室